10年了,奇迹还在继续。
在国外销售平平的拜复乐2012年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的用药金额在抗菌药物中排行第四。单一品种就让拜耳公司市场排名位居前列。
拜复乐并非是拜耳旗下唯一创造“中国奇迹”的产品,其拜糖平、拜阿司匹林这些在国外销售不理想的药品均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拜耳缘何能在中国屡屡创造奇迹?据调查发现,在拜耳“中国式奇迹”的背后,隐藏着以拜耳为代表的跨国药企鲜为人知的营销术。
当国内药企仍围绕折扣率相互比拼时,跨国药业的营销术已经巧妙地绑定了医生,使之成为产品宣讲者和鼓吹者,进而把产品嫁接进了诊疗指南,成为治疗参考答案。
中国市场:业绩增长主力
拜复乐为拜耳医药明星产品之一,2004年在中国上市。
拜耳公司新近发布的2012年年报中,拜复乐销售额为4.8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39亿元。据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估计,2012年拜复乐在中国的销售额约15亿元人民币,占拜复乐全球销售额比例近四成。
此外,据样本医院测算,国外销售平平的拜复乐2012年上半年的用药金额在抗菌药物中排第四位,单一品种就让拜耳公司市场排名位居前列,成为跨国药企在华市场地位的缩影。
在对数百家公立医疗机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中国社科院2012年年底公布了《中国药品市场报告》,报告称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是中国药品主要市场,而在这主要药品市场中,渗透率和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大部分为外资公司。阿斯利康、辉瑞制药、赛诺菲安万特、拜耳先灵、罗氏制药是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国制药公司跻身前十的只有两三家。
“和前一年相比,制药部门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2%,北美和新兴市场,尤其中国市场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2012年年报中,拜耳如是描述。在中国销售额和占有率排名均十分靠前的辉瑞在其近日公布的年报中也称,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的销售额比2011年增长了7%.
在跨国药企中,拜耳在中国表现得尤为出色。“净利润排名第一,好多年了,无法撼动。”一位美国药企在华公司的医药代表李先生(化名)表示,在2012年外资药企净利润排行中,拜耳又拔得头筹。
拜耳缘何在华击败众多同行,并屡屡创造中国式奇迹呢?
处方药营销专家董国平表示,和其他跨国公司相比,拜耳在中国做得好,主要是因为其品种适合亚洲患者。他举例说,在国内销售第一的降糖药物拜糖苹,在欧洲没有市场,但其作用机制特别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亚洲人;降压药物拜新同也特别适合亚洲患者,但欧美患者不接受;抗感染药物拜复乐注射剂在中国卖得好,也是因为中国人比较接受打针的心态。
学术推广针对性强
“医生是他们的宣讲者。”某国内制药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跨国公司的学术推广实在太厉害。
以拜耳2009年上市的新药拜瑞妥为例,发表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的利伐沙班(拜瑞妥的化学名)上市纪要,记录了医生和专家是如何对之进行代言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相关负责人首先在发言中称,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预防观念不足,预防手段有很多局限性。利伐沙班的研发者介绍了其研发过程和临床试验结果,同时点明抗凝率有了提高。最后某医院教授讲述了在中国人群中,利伐沙班预防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VTE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从不足到产品说明再到中国表现,环环相扣,颇具说服力。
利伐沙班的上市纪要还显示,2009年6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还在《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了《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该指南强调在所有的骨科大手术 (特指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后均应进行常规VTE预防,而利伐沙班正是理想的抗凝药物。
“指南虽然不是强制执行的诊疗标准,但是具有极大的产品影响力和说服力,对销售额提升非常有好处。”业内人士称,专家和学者能成为跨国药企产品的宣讲者,除了有讲课费之类的经济诱惑外,跨国药企的学术推广术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让医生在不知不觉中坠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