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并购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曾经备受青睐的专科医院投资腰斩,综合医院持续走强,未来,大型医院集团及海外并购或将出现。
医院投资并购在过去一年出现转折。
随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和投资医疗行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原本以投资体检、牙科等医疗服务为主的热潮,正转向投资医院、康复、诊疗等核心医疗业务。
由于标的稀缺、水涨船高,三年前热火朝天的专科医院投资并购现已有所降温,在2015年里,专科医院投资并购规模和数量更是出现腰斩式下滑。
相比之下,综合医院投资并购经历了一轮暴涨,至今仍旧呈现稳健增长的势头。
各方预计,在投资者热情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可能将会出现包括医院集团或单体医院的大型交易;跨境并购也将继续增加。
标的稀缺,水涨船高:专科医院投资腰斩
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2012-2015年中国境内医院并购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中国境内医院交易从2013年起逐年增长至2015年。其中,2013年专科医院的并购金额迎来一轮暴涨,从2012年的2.05亿涨到2013年的10.08亿,到了2014年又涨到21.49亿,年平均增长率达353%。但从去年开始,这一增长势头又出现扭转。2015年专科医院的并购金额出现大幅度下跌,仅为7.21亿。
普华永道华北区企业并购服务部及医疗行业主管合伙人钱立强表示:“由于有望快速扩大规模并回收投资,盈利良好、可复制性强且医疗风险较小的连锁型专科医院,如口腔和妇幼医院,最受投资者青睐。但随着投资增多,专科医院标的逐渐稀缺,加之价格水涨船高,造成了2015年的大幅下跌。”
而从操作层面看,专科医院的投资存在固有弱点。
“很多时候,选择专科医院其实是无奈之举,”清华控股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集团总裁陈一这样总结资本对专科医院的并购之举:“专科大多是二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费比三级医院低,如果跨学科提供医疗服务,还会涉及职业超范围的问题。作为投资者来讲,标的无论大小,审批程序都是一样的,所以更倾向于大项目。”
此外,考量回报率,专科医院同样不具优势。
尽管从回报速度看,专科医院虽然比综合医院快,但回报率却不高。根据中信医疗此前发布的《2015年度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2年我国专科医院总资产合计1974.33亿元,总收入合计1725.64亿,但是利润率仅为6.5%,行业利润总额为113.56亿。
不过,专科医院投资也并非不能恢复往日地位。
在陈一看来,未来10-15年中国医疗的主体依然是公立医院,但是民营医疗机构可以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特需医疗服务。基于这一判断,陈一依旧倾向于投资专科医院和具有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
现金流高、业绩提升易:综合医院持续火热
与专科医院不同,综合医院的投资并购一直保持稳健态势。其中,综合医院的并购金额从2013年的9.52亿猛增到2014年的36.98亿,并在2015年继续增长到39.75亿。钱立强认为,由于具有一定规模、稳定现金流,并能利用投资提升业绩,二、三级综合医院并购活动出现大幅增长。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不同于专科医院小规模、小体量,综合医院一般体量比较大、营收高,最后企业做合并报表收入改善很明显。”
综合医院尤其是拥有更多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也希望借助外部资本合作来突破原有体制。
陈一告诉记者,国内医疗市场中,有绝对优势的公立医院凤毛麟角,并且都是不可复制的。大多数公立医院具备一定特色但是处于爬坡阶段,需要整合。这时如果没有体制改革,在管理治理上的突破很难实现。
“效率一直是公立医院的核心。公立医院都是独立法人,由政府任命管理团队,要通过医联体等内部整合来实现突破还是比较难。但是有股权做纽带,把各方的利益通过股权连接到一起,治理结构问题就可以解决,效率相应的就能提升。”陈一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