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药品招标风向“突变”,可能由传统模式转为限价挂网模式。8月8日,江西省药采中心邀请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参加座谈会,会议上提出了“限价挂网”的全新采购思路,市场放开信号明显。
在大智慧通讯社获悉的江西省药品集中挂网采购工作设想中显示,江西省拟将基药与非基药合并后采取限价挂网,以原研/专利、单独定价/优质优价/国家一类新药/保密处方中成药、新版GMP/欧美认证/进口药品、其他GMP药品这四个质量层次制定最高限价,只要符合限价的产品均可挂网;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以市为单位,在限价基础上与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确定目录,而在基层医疗机构则以县区为单位从基药及低价药品中选择不高于限价的产品即可。
江西省早在2014年年初就下发了非基药采购招标的征求意见稿,按照传统的“双信封”模式进行,却一直存在“质量层次划分”的问题,争议不断,具体实施方案至今仍未能落地。时隔半年,此次设想对于质量层次的划分没有发生变化,但整体药品招标思路已经产生了全新转变,而事先没有预兆的变化使得业内瞠目结舌。
其实,江西放开市场的举措并不仅仅体现在药品招标风向变化,此前在非处方药品价格放开中就可见一斑。2014年4月初,江西省放开省管全部601种非处方药(OTC)的价格,价格主管部门取消最高零售价,由企业进行自主定价。由此,市场放开成为了江西今年的主基调。
不过,目前药品招标采购市场的放开还停留在“设想”上,多位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挂网采购”模式由四川发起后已经运作近10年,虽然此举更符合市场化要求,但最终会因政绩等种种缘由而无法推开,新一轮的招标工作也很可能退回到之前的传统模式。因此,江西此次药品招标的新思路未必能够真正落地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