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国药品市场(不含零售药材)总规模达13775亿元,城市等级医院市场用药规模达751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明显下降;而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为3093亿元,同比增长9.8%。8月25日,中国药品零售产业大会——2016西普会落幕,会上《2016年药品六大终端市场蓝皮书》发布,医改专家、药品零售业界分析提出,随着医保控费、药占比控制、药品零差价、价格谈判等政策环境影响下,医院终端的增长将趋向平缓,增速差异变小,“80%药品在医院销售,20%在药店”的“八二格局”已然结束。
医院、药店或将均分市场
“在政策层面,近两年比较大的动作就是推进药品在医院的零差率销售,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公立医院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在2016西普会上,国务院医改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房志武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公开信息可见,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实现零差率全覆盖有望在短期内实现,估计未来一两年时间,“医药分离政策的推进,将使得药品销售在医院的地位由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
以往我们国家的80%药品在医院销售,20%在药店,也就是业界所说的“八二格局”,随着医药分家、处方外流,80%的市场份额是否能流入到药店手中?在复星医药执行董事兼董事长陈启宇看来,从“八二格局”到“二八格局”,完全扭转目前看来很难,“但在趋势上,实现双方均势,医院售药市场改变到50%或许是一个可以达到的临界点”,处方外流试点、医药分离也给医药产业带来了改变:零售药店以及网上药店将会因此获益。
电商规模同比猛增五成
来自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统计显示,2015年网上药店注册仍处于高速增长,截至2016年6月底,注册网上药店数量已达456家。《2016年药品六大终端市场蓝皮书》中的数据进一步显示出网上药店的惊人扩容:2015年,中国网上药店总体规模达110亿元,较2014年增长52.8%,均远高于全国市场的平均水平。
“患者对于新的渠道互联网需求获得健康信息已经是很大的趋势”,会上,辉瑞健康药物部亚太区总裁蔡宝光分享了一组来自美国的数据,在一项调查中,受访者里78%是通过互联网收集了解有关健康的信息,“这个数据非常高”。房志武同样谈到,“在过去,医疗市场是医生决策市场,得医生者得天下,但是现在正逐渐转变为患者决策市场,尤其是慢病药物、健康药物,患者会提出自己的购买诉求。”在此情况下,更多的购买渠道就从医院转向了外部渠道。
但《2016年药品六大终端市场蓝皮书》发布方中康资讯总裁吴瀚同时谈到,2015年医药电商增速相较于发展初期有所下滑,分析主要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医保控费日趋严格,加之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水平持续提升和药品零加成政策的推广,从某种程度上挤占了部分药品零售市场的空间,而医药电商在整体药品零售市场增速放缓之下,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医药电商企业数量高速增长,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使得各医药电商交易空间收窄,增幅回落。同时从已有医药电商销售结构来看,非处方药和器械等医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增速下滑是必然趋势。
药品零售行业洗牌在即
在2016西普会产业现状“睿论坛”上,多位零售药店负责人就行业危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直言:药品零售最好过的时代即将结束,下一步,行业将面临洗牌。
据国家商务部市场秩序司2016年6月3日发布的《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销售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2012家,占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的11.6%,销售总额956亿元,其中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零售企业有21家,销售前3位企业销售额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6.7%,前10位企业占15.9%,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