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服务事关市民切身利益,事关市民对医药卫生事业的评价。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市民看病就医满意度作为工作重点,推出了“优化诊疗服务安排,改善市民看病难问题的实施方案”和“市属公立医院专家进社区”、“市属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协作”、“市属公立医院优化门诊服务”等“1+3”方案,通过实施市属医院专家驻点社康中心、市属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医院门诊服务优化提升、医院周边交通整治及院内交通疏导、加快新建市属医院建设步伐、更新现有市属医院老旧设备、推动市属医院名医/名科持续发展等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院内诊疗服务便捷高效、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我市各市属公立医院也通过创新改革,深挖潜力,更好服务患者。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两期专题,聚焦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和及下属的市级公立医院在改善服务上所做的努力。
作为国内最互联网的城市,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十分发达。如何利用本土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市医管中心实施了“智慧医疗”计划,通过建设“1+4”的智能医院管理平台,让医院的管理更科学,市民就医更便捷。
健康易:挂号缴费看报告“掌上”解决
还在诊室与交费窗口之间“折返跑”?还在为病历本没带说不清既往病史而挠头?智慧医疗平台给你解决。
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项目,由市医管中心开发的市民健康服务平台——健康易,目前已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市眼科医院等各大市属公立医院上线运行,市民可通过手机APP(第三方应用程序)直接登录市民健康服务平台,自助完成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费用实时支付、检验检测结果查询等事项。换句话说,除了诊断和取药要在“线下”进行,其他看病就医的流程皆可网上解决。这大大减少了市民就医时的线下环节,节省大量排队时间。
以往各医院的号源划分时段多数以一个小时为单位。时段越长,放的号源越多,这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市民等候就医的时间也相应拉长。智慧医疗平台统一标准,以不高于30分钟为一个时段单位,引导市民有序就医,控制就医等候时间。
健康易还将搭建个人完整的健康档案,将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识别号”,避免各医院信息系统当中姓名、社保卡号、银行卡号、市民健康卡号、手机号、电子信箱等识别码种类繁多带来的不便,将在不同时间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按个人收集、整理、分类,搭建每个居民一生的完整健康档案,并能一定程度纠正市民就诊时提交错误信息,将多次就诊信息归入正确的健康档案中。同时也实现医疗机构间可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
除了目前已经实现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根据自身需要,未来自费医疗的市民还可通过健康服务平台将银行卡、市民健康卡等绑定到“唯一识别号”下,实现就诊各环节费用支付。
除此之外,健康易还可以让市民查找周边生活服务、约车出行、获取健康资讯、查询疫苗接种信息和产科床位情况。
据悉,下一步,市医管中心还将联合有关科研企业完善市民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市民通过可穿戴设备、家庭医疗设备录入个人健康信息,实现个人保健、出院回访、病情追踪等功能。
阳光医疗:实时监测医院主要运行指标
深圳市公立医院综合管理平台也是“智慧医疗”最先启用的平台。该平台通过对医院门诊挂号数、排队数、就诊各环节时间、病床使用率等数据的监控和预警,辅以同比、环比的分析,让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的各项运行情况有深度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医院管理效率。首批进入平台的是市属11家公立医院。
市医管中心通过对电子病历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实时预警、智能提醒等形式,实现对各医院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和医疗质量的终末评价,提高市属各医院医疗质量的整体水平,促进各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同时该平台还将建设阳光招采公示系统,对各医院采购的医用耗材(高值、低值)、医用设备等物资进行横向对比,对各单位招采环节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