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或将撬动药改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重要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鼓励药品研发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这项制度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11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闭幕会上,以149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

所谓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指药品批准文号的持有人,包括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以自己的名义将药品推向市场,并对药品全生命周期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制度。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重要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鼓励药品研发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这项制度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表示。

该制度的核心内容:一是除了药品企业以外,药物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也可以申请并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二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自己设立企业生产药品,也可以委托其他药品企业生产。三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自己的名义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它与目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定有着截然的不同,现在只有药品生产企业才可以申请药品注册,取得药品批准文号。随着我国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药品监管理念制度的不断进步,这一产品注册与生产许可相捆绑的管理制度的弊端逐渐出现。

1987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新药由国家审批,仿制药由地方审批,造成批准文号众多的情况。1998年国家药品监管局成立,2001开始批准文号清理,建立了全国统一序列(即国药准字号)。但由于把关不严,一些没有临床价值的药品从“地标”转为“国标”。目前,我国有药品批准文号18.7万个,其中有16.8万个药号是2007年以前审批的,大部分是没有生产的沉睡文号。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学者范必曾经撰文表示,未经科学验证,安全性、有效性不明,质量可控性较差的药品在市场上流通,会给公众健康带来重大安全风险。譬如,中药注射剂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上市后造成大量不良反应事件,影响较大的有双黄连、清开灵、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药品进入正规渠道,包括进入医保目录,市场出现“劣药驱逐良药”的现象。

药品质量的问题,无论是处于安全的无效药状态,还是劣药驱逐良药,药品的质量的现状确实堪忧。

“当前的管理办法首先是不利于鼓励药物创新和不利于资源配置。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研发者的积极性,促进药品创新,并使批准上市的药品可以迅速地扩大市场、占领市场。其次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有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并且它有利于创新药品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在加强药品管理中的作用。”徐景和表示。

但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能否改变这一现状,目前还仅仅是试试的状态。

“过去是生产和许可合二为一,现在可以分开了,这个制度除了可以让非药品生产企业的自然人申请药品批号之外,其他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改变。但是对于过去隐形持有人未来该如何,这是一个难题。”一位药品行业的专家表示。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虽然一改过去医药生产企业垄断的药品批件的现象,但是一些药品科研人员却没有抱太多的乐观。

“目前这个试点,媒体解读过渡了,太乐观,其实很简单,看实施范围。”一位药品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局限在药品生产企业,那么暂时还没研究机构什么事情。很多人认为研究人员的春天来了,研究结构也可以当持证商等,实际上,至少现在还不能,除非没有范围限制,除非是纯创新药或者说一类新药,有刚好能上报上去的,否则可以预见,还是以企业为主体去报这个,而且量会非常少。”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卫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二次议价为何不可提

  四方面解读新发布中医药系列国家标准

  健康中国打开医疗服务业增长空间

  发改委发文禁止“双11”用这些促销语

  上海即将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政策亮点频现

  北京:百余民营医院下周社保卡可结算

  九项改革定局医疗健康未来五年

  药品价格仍被“计划” 药企代理商全线承压

  中央为何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欧盟出台限制基因测试的新政策

国家卫计委:2020年实现互联互通人口健康信

仿制药质量评价最新进展:CFDA发布三大重磅

大医院规模小了 分级诊疗就顺畅了吗?

医疗零售化的源动力

卫计委释疑“两孩话题”:二孩配套政策将如

集中发文:卫计委控医疗费用,CFDA改药审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变革三大看点

质检总局:进口生物材料通关便利化 促生物医

南京市成立医管委,卫计委不再直管公立医院

国务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