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承压的大背景下,医药工业增速放缓是趋势。只有革新型企业才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
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其中,主营收入同比增长自2007年以来首次低于20%,为17.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6%,增速较2012年下降2.8个百分点,整体盈利能力略有下降。
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降
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周锐称,整个医药行业增速放缓现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大量公司业绩增速将维持在20%甚至10%,少量公司能依靠主业保持业绩30%以上增速,行业两极分化不可避免。2009年,医药上市公司中,净利增速超过30%的企业占总量比例高达58%,而到了今年1季度,这一比例降为28%。
据了解,201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81.6亿元,同比增长17.9%。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但增长速度较2012年的20.4%下降了2.5个百分点。八个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制药装备、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药制剂、化学原料药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继2012年继续成为增长最慢的子行业。化学原料药和中药饮片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2.8%,亏损总额同比增加9.6%,显示企业效益进一步分化。
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3年医药出口额为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居前列的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2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额为84.8亿美元,同比增长9.5%。
行业环境已现变化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医药处王学恭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介绍,促进医药工业快速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据了解,2009年到2012年,全国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累计支出达22473亿元,年均增长27.3%。提高医保参保率,城镇居民医药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等都得到提高,开展大病保险(放心保)试点和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医疗机构数量增加,国家支持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城市医院普遍改造升级,拉动医疗设备需求。
此外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也在增长。老龄化比较突出,2013年我们60岁以上的人口突破了2亿,另外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发病率上升,疾病病程长,用药数量大。
更重要的是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扶持医药工业发展。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健康服务业发展,国家制定和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有关部门通过“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专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等方式,加大对新药研发、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十二五”以来通过多个科技专项,中央财政医药技术进步方面安排资金156亿元。
据最新数据,2014年1-2月份,医药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幅度比较大。其中表现最差的是化学原料药行业或者以化学原料为主的企业,复合增长率只有16.8%,利润只有6.3%,医药子行业的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尽管如此,医药工业还将保持很快的增长。
王学恭介绍,造成医药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是医疗机构购药金额增长放缓。2013年城市样本医院购药金额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年下滑了高达4.4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购药金额增长快于城市医院,但增速也同比出现下降。造成各级医疗机构购药金额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药品降价,每一次新的招标采购都会出现一定幅度药品价格下调;二是医保控费,按照人社部、财政部和原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2013年很多地区开展了医保控费试点,对医院用药产生一定影响;三是限制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