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反映强烈的商业贿赂、限制竞争、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昨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通知,决定自2013年8月15日至11月底,在全国进行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其中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成为治理重点。受此消息影响,医药板块昨天全线暴跌,板块跌幅达到2.43%,位列跌幅榜第一位。
调查究竟会给整个医药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医药股未来的走势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昨日从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了解到,该局日前发布了《工商总局关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称,总局决定自2013年8月15日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行动。
通知要求,各级工商机关要以医药购销、医疗服务、择校升学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和领域为重点,加强对招投标行为的监督,严厉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保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高压态势。
跨国药企频遭贿赂举报
此消息在昨日重创A股医药板块,后者在跌幅榜上占据头名。
近日诺华遭“深喉”举报。据诺华一前医药代表向媒体声称,为追求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诺华借“推广费”之名在华行贿医生,其工作邮件称6~7月间希望“用5万元买50支的销量”。对此诺华制药周三表示,这位前任雇员曾在辞职后要求公司支付人民币500万元的补偿。但该公司未进一步置评。诺华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措施。
此前有“深喉”举报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曾向中国79家医院、503位医生支付约169万元费用,赛诺菲公司回应表示事情性质为药品上市后的临床监测。据了解,此事目前正持续发酵,京沪粤均在开展自查自纠。而在被曝光的79家医院中,竟被发现有20余家医院并不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列出的具有临床试验资格的医院名单中。
国内缺乏惩罚性商业赔偿
国内的医药企业调查浪潮,会给跨国公司带来多大的威慑?
事实上,跨国企业在其本国内如违法经营将面临天文数字般的赔偿。比如,2012年7月美国司法部宣布,世界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已就非法销售未经核准的药物等指控认罪,并同意支付30亿美元和解相关案件。此案被认为是美国史上最大的一起医药欺诈和解案,打破了2009年辉瑞(Pfizer)创下的支付23亿美元罚款纪录。
同时,跨国企业在他国的违法行为也会在其本国受到法律惩罚。比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12年12月表示,制药巨头礼来(Eli Lilly)违反《反海外腐败法》。SEC指控礼来通过其子公司行贿,礼来目前已同意支付的2940万美元中包括1395万美元的非法获利返还及870万美元的罚款。
但因缺失惩罚性的商业赔偿法规,跨国公司在我国面临的商业赔偿金额远小于欧美地区。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汤喜友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都是补偿性质的赔偿,消费者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与国外惩罚性质的赔偿可谓天地之差,在美国,买了十美元的药品,出了问题,把企业赔得倾家荡产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国内,平常的商业赔偿基本是50万元就封顶了。因此,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商业犯罪成本比其在本国低得多。”
好消息是,我国正朝这方面改变。比如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合生元、美赞臣等6家乳粉企业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据了解,惩罚力度最高可以上到年度销售额的10%。
医药乱象记者调查
医生:会议全取消周末变清闲
“以前一个月最多休一个周末,其他时间不是开会、讲课就是会诊。”开会飞出了南航金卡的广州某三甲医院一位副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各家药企赞助的学术会议不去不行。“一方面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要学了回来传授给科室医生,另一方面不参会也显示不了业界存在感,医学圈里交流非常重要。”他表示,这段时间清静了,居然陪了儿子整个暑假。“邀请函都发过来了又说取消,起码有七八成会议临时取消了,有的直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