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2011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2012年再次发力,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大幅“侵占”国内市场,医疗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利好涌现,2013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挑战与机遇共存。
一、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回顾
1、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快速增长
自200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速在10%以上,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25%以上,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等需求合力,拉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华兰生物(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医药企业,2012年表现十分突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获得跨越式增长。赛迪顾问初步统计,中国生物医药产业2012年产值规模已达到12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远高于其他制造业。
2、政策利好释放产业发展潜力
政策一直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国务院于2012年7月正式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较2010年10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首次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和支持政策作了明确。《规划》从当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出发,明确提出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线图,十分有针对性与前瞻性,对我国未来五到十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极强指导意义。
3、创新投入不足制约产业腾飞
尽管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产业发展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专利意识淡薄、企业竞争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以产业集中低为例,2011年,我国医药领域前百强企业总收入不到生物医药产业当年总产业规模的40%,而位居国内医药企业主营收入第一位的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入额不抵美国强生制药年营业额的1/5。这诸多问题都指向了相同的根源—产业创新能力薄弱。从研发投入比上可见一斑,2012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不到3%,重点药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约为5%。而跨国大型药企,如辉瑞、诺华、诺和诺德、礼来等研发投入比重均在15%-20%。
二、2013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展望
1、生物制品成为投资热点
新医改推进和《规划》颁布之后,长期以来广受关注的生物医药产业再一次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热点,疫苗、基因工程、检测试剂等成为社会资本重点关注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三高”特点,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压力和风险,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也将加快产业成长。
具体而言,二级疫苗在2013年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国疫苗市场中所占比例将有望达到1/4,尤其是治疗性乙肝疫苗、生长激素、艾滋病疫苗,以及类似于H1N1等突发流行性因素产生的疫苗需求将持续扩大。与癌症治疗相关的重组蛋白、克隆抗体等基因工程,以及胰岛素、检测试剂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也是未来几年增长较快的生物医药投资热点。
2、良好发展态势有望延续
2013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一方面,政策利好将持续。《规划》中明确将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作为发展重点,并将提出若干重点工程与产业发展路线,着重扶持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新版GMP的全面实施,也将着力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转型提升。与此同时,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基药扩展版、生物医药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到细化行业的《重大传染病专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新管理办法》、《中药注射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