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数量上升趋势,似乎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但却刺激了精神疾病用药市场的“敏感神经”。
根据IMS health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精神疾病用药已经超过360亿美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5%。
“但国内精神疾病用药市场规模还是相对较小。”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表示,目前国内抗精神疾病药品销售额约占医院销售总额的1.5%左右。
负担最重的疾病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统计,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人数更是高达1600万人。
“患者往往不愿意或者不敢接受专业医院的治疗和精神卫生服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绝大多数患者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和持续的治疗。”天津安定医院徐广明教授表示,精神疾病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过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的疾病类别。
究其原因,徐广明认为,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处于转型阶段,贫富悬殊扩大,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导致公众精神压力过大,精神疾病发病率提升,“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通常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药物和物理治疗三种方式,其中以药物治疗更为见长。按照治疗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治疗领域用药可大致分为抗精神病用药、抗抑郁用药、镇静催眠用药、抗焦虑用药以及其他药物。
“与其他疾病不同的地方是,精神类疾病复发率高,需要长期治疗和定期服药。而国内患者并不愿意去精神专科医院,普通医疗机构又难以提供周全的心理医疗服务。”郑毅觉得,解决精神类疾病并不仅仅是专科医院“自己的事情”。
以精神科床位为例,根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精神科床位密度为1.71张/万人,其中以上海、北京最高,而青海省床位密度仅仅是每万人半张床位。
“床位总数仍然不足,并且资源分布极为不合理。”郑毅说。
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精神类疾病患者“关爱有加”。
今年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全面推开重性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纳入大病医保,部分城市将开展免费治疗。
近日,又刚刚通过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而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政策的推动、发病率的上升,这必将使精神疾病用药市场成为未来医药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国内生产抗精神病药最早厂家之一的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王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内精神用药市场规模相对有限,但随着患者人群的扩大和疾病认识程度的提高,以及医保体系的支持,市场增速将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