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内制药企业并购3.0时代当以技术抢滩

日前10届中国(太仓)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峰会暨项目合作洽谈会在江苏太仓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出席会议并作题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创新药物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

机遇与挑战

桑国卫指出,通过第一、二批课题部署,我国基本完成了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任务布局。在专项各级领导机构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组织实施方式,科技人员拼搏创新,奋力攻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如盐酸埃克替尼等一批创新药上市、丁苯酞等一批药物大品种的质量或产业化水平获得提升、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平台初步建立等。

据悉,“十二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还将重点支持创新药物研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专题。

桑国卫指出,目前国内创新研发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的科研资助虽然有大幅度增加,但支持力度及支持阶段有限,很多医药研发缺乏后续资金支持;不少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科研资助,忙于申请科研经费,缺乏市场化的筛选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私募基金的蓬勃发展,投资早期创新研发的风险基金几乎消失,部分政府科研支持也转为成熟期私募基金投资者,从而减少了对早期研发的投入;国内创新药物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功的案例,急需与国际药物研发接轨;早期创新研发人员的创业经验不足,急需产业化和企业运营管理的支持及指导。

桑国卫表示:“急需建立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推动机制。”他建议,政府通过科研资助和市场化运作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的双重模式,加大对早期研发创新进行投入,兼顾政府导向和市场机制;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价值链,联系上下游产业投资团队,建立由天使/政府早期投资及科研资助、创新药物风险投资基金、后期私募基金、产业巨头互相支持的投资链,实现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化促进。

具体做法是:首先致力于实现创新价值的阶段性体现,在药物开发的前期重要环节实现公司增值及早期投资退出,打造成功的商业模式案例,从而营造早期创新项目的投资氛围;加强国内外创新研发企业及生产营销企业的紧密合作,帮助创新研发企业通过各种资源,建立或寻求合适的产业化平台,促进其从研发成功赢得市场成功;顺应医药研发的全球化趋势,鼓励通过参与跨国医药集团的合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国际尖端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弥补研发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掌握国际新药研发的信息和动向,加快国内创新的国际化进度,将中国创造推上国际舞台。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企抢滩医疗服务市场 火速从医掌控行业终端

  OTC广告或被禁 上百亿蛋糕告急

  滥用硫磺熏蒸中药材如何治理

  各国政策监管脱节 原料药标准全球化仍需努力

  网上药店竞争火药味渐起 谁能笑到最后?

  仿制药博弈升级“第三世界药房”路在何方

  中美医改面面观 “中国路”彰显体制优势

  印度制药业:供应与外包 中印争食上游

  新一轮药品调价“靴子”落地 药品流通改革有

  新医改降药价倒逼药企转型升级

慢热型生物医药产业的“钱殇”

2011年药品注册审批 创新药成亮点

医药工业重组暗流涌动 龙头企业摩拳擦掌

34载医改路 27招行政松绑仍不着要害?

原料药企转型三重门:方向、市场与渠道、产

高端医疗器械成行业增长领头羊

大病医保将使二类疫苗更受益

2012年生物医药领域TOP20合作交易盘点

医药卫生需要“准市场”

国内儿童用药市场剂型需合力补缺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