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诊并不理想
分级诊疗也是医联体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希望通过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实现首诊在社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开展似乎并不理想,“根据我们的统计,单纯来医院开药的患者占到了门诊量的30%左右,个别科室甚至达到40%多”,逯勇告诉记者。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认为,双向转诊是畅通的,但社区首诊的实现程度似乎并不容乐观,“这不仅仅是机制的原因,患者个人意识也是原因之一,我们没法左右,这恐怕就要通过分级诊疗的实现来改善,我们也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大医院的功能,多看一些疑难急危重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刘帆介绍,现在医院门诊至少20%的患者是无需到三级医院就诊的,有统计显示,现在医院门诊量与住院人数的比例为40:1,即平均每40个门诊病人中有一人需住院,这其中有大部分患者无需到大医院就医,而美国的这一数据为7:1。
基药目录仍不够开放
关于目前在开展医联体服务模式中遇到的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逯勇认为,社区首诊不够理想与药物采购相关,“我13年初刚到这边来的时候,社区医院很多药是不能用的,呼吸科更是可怜,当时只有临时短效用于扩张气管的药物沙丁胺醇,其他药物均不能用,后来社保基药目录又放开了一部分,我才敢在这边出门诊,要不给病人看了也是白看。”
逯勇口中所指的放开,是指2014年9月份,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调整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能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办法。逯勇表示,目前还有一部分药物在社区医院无法购买,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这也就直接限制了一些社区医院的诊治水平,再者,“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服用多种药物,哪怕其中一种药物社区医院没有,患者还得往大医院跑。”
是否回社区,医保问题是很多患者考虑的问题,朝阳医院属于A类医院,在医保定点医院选择方面不受限制,但是其医联体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要受医保选择的限制,患者如果要下转,往往要另行修改社保卡信息。记者了解到,目前从朝阳医院向医联体内其他医院转诊的患者,医生在转诊单中注明“连续治疗”,即便没有选定转诊的医院,患者在相应的住院周期产生的费用依然可以在报销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朝阳区也取消了二次住院的650元起付线标准,即患者虽然从朝阳医院转出办理出院手续,但通过转诊的患者不必按照二次住院起付线650元的标准报销。
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告诉记者,2014年朝阳医院的门急诊量总量约为386万,本院区门急诊增长率为1.5%,东西两个院区的增长率为3%,2014年门诊量为355万,增长率为1.5%左右,“我们也在控制门诊的增长率。”
现在的医联体更多是“技术帮忙”
童朝晖介绍,目前医联体为技术合作模式,“国外也有类似模式,一家医院与周边几家医院形成类似医联体的模式,但区别在于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工资、人事等由牵头医院负责。我们现在的医联体模式,更多是帮忙,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模式,童朝晖表示,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在现有体制下我们只能这么做,在医联体模式开展之前,朝阳医院与周边一些基层医院的关系已经固有存在,就行政划分来说,我们属于北京市管辖,基层医院属朝阳区,我们与基层医院之间并没有行政、财政的隶属关系,目前是通过技术支持、双向转诊等方式缓解看病难的问题,这种医联体是旨在解决看病难的一种途径。”
报销比例差别化或有助引导患者基层医院就医
童朝晖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首诊在社区的问题,还有赖于医保体制的变革,“比如提高在基层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有效引导患者去基层。”另外,医院药物采购的差别也是一个方面,“药品的种类应该趋于一致。”
问题讨论
社区医生培训非常重要
首都儿科研究所医务处处长、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