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422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A股医药公司的平均估值是42倍,港股是22倍,而国药控股现在已经达到33倍,溢价50%。”
但内地一位研究员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医药流通公司这次跑马圈地中,“国药控股已经在港上市,具有先发优势;另外,上海医药是一家地方性企业发展壮大的,而国药一开始就是一家全国性公司,就这个角度讲,国药优势更强些,看好国药。”
里昂证券分析师表示,目前市场对上海医药的看法有分歧,部分人士认为上药的一大优势是“吃掉全产业链”,既有医药工业也有医药商业,国药则只有流通方面的优势;但另一些却认为同时涉足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可能会分散上药集团管理层的精力,而且其70~80%左右的利润来自于医药工业,也印证了上药在流通方面相对薄弱。
募资大战有惊无险
部分业内人士曾担心国药上药的募资大战对双方的利益都造成损害,因为惨烈的同质化竞争曾导致有企业不得不放弃H股IPO。2010年,同为风电题材的华能新能源与大唐新能源(1798.HK)同时赴港上市。可当时投资者对风电题材已感到疲惫,由于认购不足,华能新能源在最后一刻放弃挂牌,最多融资13亿美元的计划付诸东流。
而上述资深投行人士指出:“发行配售情况关键看对发行人的认同情况,例如,在美国,两个苹果量级的公司同时融资都没有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判断,国家在鼓励医药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上药与国药这时候融资符合行业发展趋势,融资正常。”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说:“上海医药募集资金可以开拓渠道比较弱的华北地区,目前,上海医药在上海周边网络比较强,挺进北方是实现布局全国的一步旗。而且,上海医药已经收购中信医药及揭牌爱心伟业,并设立北京总部。毋庸置疑,上海医药往北方扩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触及已经驻扎在北方的国药的利益,两大龙头都想成为全国性的医药流通企业,在扩张中波及对方也很正常。”
现在看来,这场募资大战有惊无险,但后市如何却充满变数。12日,香港恒指跌218.04点,跌幅为0.94%,国药控股跌2.92%,广州药业股份(0874.HK)跌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