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营销之窗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三大品类药物合力拉动药店动销引擎

我国连锁药店的品类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连锁的高管和部门经理,在学会了高毛利主推以后,就不再学习新的品类管理技术和品类优化与管理策略。品类管理正成为药店管理的一大软肋。    

高毛利产品VS品牌产品    

笔者约在8年前就提出连锁药店以后的品类结构为哑铃型,哑铃的一头为品牌产品,另一头为自有品牌(PB)或者高毛利主推品种,中间型产品将逐步减少或者消失,但高毛利产品必须健康发展。    

高毛利产品    

高毛利产品的界定应坚持品牌厂家产品毛利在40%以上,非品牌厂家毛利在60%以上。如果有80%毛利,除非有意抬高零售价,否则质量难以保证。    

对于药店的高毛利产品数量,应该在300~500个之间。首先,药店能卖什么药品,是按照疾病细分来确定的。除了医院需要手术、疑难杂症以外,OTC市场一般细分在110~120种之间,每个疾病治疗的产品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儿童剂型三种剂型规格,就是说高毛利产品的数量应该是110~120乘以3左右,即330~360个之间。再加上大保健100多种产品(多为软胶囊剂型),也就450个品类左右。    

高毛利产品要秉承“少即是多”的原则,不宜过多,集中才能上量,集中培训推荐才能到位。    

高毛产品不能全部都是拦截品牌产品,即使没有品牌产品,连锁药店也应该培育自己的优势高毛利产品。    

另外,每种细分疾病都应有对应的2~3个不同剂型的高毛利产品。    

对于高毛利产品的价格策略,建议拦截品牌产品的价格定位比品牌产品低10%~20%即可。而强行定高价,靠高提成驱动店员推荐,实际上是不科学的行为,长此以往必将招致店员和消费者的质疑。    

很多连锁高毛利产品数量多达1200~1500种。都是高毛利,就成了都不是高毛利,且价格带没有较大差异,比如华北地区一家连锁药店,复方氨酚烷氨就有12个,除了4个品牌产品(快克、感康、仁和可立克、感叹号)外,价格没有较大差异的8个不同厂家的复方氨酚烷氨都赫然陈列销售,可能都是高毛利产品。结果是大部分都不动销,店员推荐无所适从;同时消费者选择到底该买哪个也没了主意,结果就是选择品牌产品最安全。    

高毛利产品应以“主治疾病选择品牌产品+辅助治疗和改善症状的高毛利产品”搭配为原则,避免消费者反感。    

品牌产品    

品牌产品是指大厂商、销量大、质量控制严格、品质有保证、广告与推广投入大的产品。这些产品消费者认知度高、指牌购买欲望强。    

品牌产品品质有保证,是消费者利益的代表,保证了药店经营的安全。同时品牌产品认知度高,能给药店带来客流量,是典型的客流型产品。    

消费者的第一用药需求不能拦截,指名购买的产品,多是品牌产品,为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客流量,必须对品牌产品有较高的重视,包括推荐、陈列、促销。    

品牌产品容易实现销售和利润,因为销量大、购买频次高、尽管毛利率低,但利润贡献总额并不低。自家不推荐,竞争对手就会推荐,消费者就选择到竞争对手的店里去购买。    

其实品牌产品之所以毛利低,并非空间不够,而是药店之间为竞争客源相互打价格战的结果,如果品牌产品共同维价,就可以扩大销售量获得可观利润。连锁药店可以借鉴贵州集采联盟和甘肃西北医药有限公司,集采品牌产品,统一提维稳售价,保证通行的整理利润。    

增量品类VS基量品类    

药店在构建品类策略和优化品类时,商品部或者采购部,必须明白增量品类和基量品类的差异。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商场超市或成为OTC药物的第五终端

  药企唱响品牌不仅仅需要“好声音”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适者生存

  制药企业做营销:从灌输到互动

  药品流通管理:流程管理成败看细节

  多种资源集合发起医药营销“闪电战”

  辉瑞牵手国药意在“医药分开”机遇

  加多宝:把控渠道市场 实现品牌切换

  基本药物制度下:普药经营效率取胜

  医药品牌网站“双拼”:点击率+服务

“医药分开”催生医院药房外包需求

产品定位:从了解消费者决策过程开始

“限麻令”下感冒药生产企业如何应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策略分析

医药商业物流服务下沉大势所趋

医药商业模式渐生变:佣金制或取代底价制

OTC药物慢周期品牌寻径

OTC药品困境:厮杀如快消 广告禁投怎生存

连锁模式破解农村医药流通顽疾

网上药店地位尴尬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营销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