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来说,2012年是重要的一年。今天,我们将和您一起简要回顾这一年中发生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事件。虽然,事件发生后,各级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并以多种方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信息发布,确保了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有序可控。但是,事件中暴露出的标准制定、企业诚信、监管信息披露、公众科普知识普及程度等问题仍然值得大家思考。
关键词:红牛标签
2012年2月8日,国内能量饮料行业巨头——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被曝在作为保健食品的红牛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并未通过审核的食品添加剂,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部分地区已下架相关产品。
监管措施
对于红牛饮料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红牛饮料产品有关信息进行核查,组织专家组对产品安全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并对红牛饮料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及产品检验。北京、山东、湖北、哈尔滨四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组织检验机构对红牛饮料11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抽检,结论为符合规定,尚未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对于红牛饮料中所含的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两种原料同时使用是否会危害健康,国家局组织专家组研究论证后认为,这两种原料按照批准的使用量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消费者按照标签标识的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等要求使用是安全的。1份咖啡因加1份苯甲酸钠并不就是安钠咖,只有当这两种物质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配方和相关要求制成时才能称为安钠咖。
关于红牛饮料原料标注的合法性问题,核查结果为,红牛饮料是1997年申报批准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为抗疲劳;批准证书只载明主要原料,未载明苯甲酸钠、柠檬酸钠、胭脂红、柠檬黄等,符合当时的有关规定。不过,检查中发现,红牛饮料生产企业在标签标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监管部门已责令其限期改正。
关键词:螺旋藻重金属超标
2012年3月28日,“新华视点”发表文章称,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药店、超市、商场的保健食品专柜,购买了8大品牌的螺旋藻产品,交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多家权威机构检测,在8个送检样品中,有6个样品的铅含量严重超标,最高的竟然超标820%。“蓝帽”(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审批或存利益链。新华社报道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2月29日下发的相关通知显示,十余种螺旋藻“蓝帽”产品的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均“不合格”。
3月30日凌晨,国家局公布专项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康特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