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本职工作究竟是做好临床,还是临床和科研“两手抓”?这个问题在今天的会议上似乎找到了答案。
12月11日,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展示暨转化项目推介会”在京召开。北京22家市属三级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带来了“十二五”医疗科技成果869项,吸引了国内外100余家制药企业和投资机构前来洽谈、“淘金”。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医疗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服务平台,今后将定期举办。
健康界从活动现场获悉,仅当天一上午,就有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2000余万元,签约成果预计投产价值过亿元。
北京三级医院集中端出“自主创新菜”
据北京市医管局局长于鲁明介绍,此次推介会旨在促进市属医院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成果转化推动医院发展,以科技研发提升医疗水平,打通了医、研、产、经的链条,把医生的创新变成有市场、可应用的技术和产品。
首都医科大学以及22家北京市属医院在推介会上带来了869项科技成果。其中医疗器械类185项、诊断试剂类39项、化学药品类10个、生物药类14个、中药类55个,医疗技术类566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集中推出的科技成果多数来源于一线医务工作者。尽管从事临床工作使医务人员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从目前国内来看,医生的有很多科技成果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导致不少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此次由政府“搭台”,医院“唱戏”的推介会,直接实现了医院和企业的对接。
针对长久以来业内讨论的“医生要不要做科研”话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医学原本就是研究性质的科学。有人说“有些医院可以搞科研,有些医院不适合搞科研”,这是一个错误的理念。
“医学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创新变化,在21世纪以前的医学应称之为传统医学,在这之后则是个体化精准医学的时代。我们正处于医学发展分水岭的阶段,是医学历史性的变革时期,这意味着医生更应该认真进行科学研究。”李宁解释道。
由李宁带领的科研团队目前已经可以对肝癌早期以及极早期进行特异性的诊断。他认为,科研带动的是人思想的转变,这是一名医院管理者最大的成功。
推介会现场签约金额超2000万
此次推介会吸引了云南白药、正大制药、扬子江药业、修正药业、步长集团等国内外100余家制药企业和投资机构前来洽谈。活动主办方选择了15个优秀项目进行了集中推介,103个项目进行了重点展示。
比如同仁医院团队发明的家用眼压计,是该团队在负责进口回弹式眼压计国内临床测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攻关研制成功的,目前已占领95%以上的国内市场。该团队将此款产品带到推介会上来,主要是想寻求进一步产业化、市场化,并占领国际市场。
北京积水潭医院团队研发的一项具有防黏连能力的高止血功效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肝肾移植等出血难以控制的大手术中,发挥一般止血材料难以发挥的作用。这种材料超越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上远低于进口同类产品。
活动当天上午,共有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到2000余万元,签约成果预计投产价值过亿元。从中不难看出,北京市属三级医院已经形成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与治病救人的协同发展。医院既不脱离临床做科研,也不会只做科研不考虑实际产出,而是就临床提出问题,科研针对性研究,创新产生成果应用于临床解决问题。
通过转型升级,目前北京市属医院的一些关键诊疗技术已达到了一流水平并在内部进行推广应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将产生一批有特色的重点专科、重点学科,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通过成果转化让医务工作者和百姓受益。
签约项目简介:
一、天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