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度宣布投资一亿美元给线上洗衣服务业e袋洗,在O2O领域创下一笔惊人天价投资。事实上,该公司去年才获得腾讯两千万人民币的投资,双方台面的较劲意味不言而喻。然而,行家都明显知道,O2O领域的布局投入巨大,真要说回报将是一场长期抗战。如果说餐饮和出行是O2O火力全开的战场,移动医疗就是相对风平浪静,私下明争暗斗的战场,这块被视为重点布署的千亿美金大奶酪,BAT三方无不靠着自有优势自建版图或另行投资,将战线从线上布局到线下。在这当中,百度近来在国内外动作频频,三方的医疗版图消长预计将会出现洗牌。
供需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不均衡 国内移动医疗快速起飞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移动医疗虽然起步较慢,但是发展速度相当惊人。2014年被称为“移动医疗元年”,短短一年的交易量或交易金额,均创下六年之最。探究原因,除了因为国内的互联网环境竞争强大,逼得各家企业必须加速快跑,否则准备收摊走人之外,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受到国内传统医疗信息不对称及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促使,身为底下的民众永远不知道看病应该找谁、挂号老挂不上、即便挂上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好的专家等,这些强大的需求痛点终使得移动互联网倒逼医疗创新。
在医疗过程中,互联网尤其适合在医疗的诊前诊后,扮演巧妙的作用。但在过去,互联网和医疗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深鸿,一直无法有效填充,近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医疗行业的改变、政府的推荐、医疗创业者们如雨后春笋的深度融合,以致于在行业内可以看到有零有整的生态表现。零星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如丁香园、挂号网等,就在移动医疗生态平台上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像BAT这样等巨头,则为生态平台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以百度为例,从2013年之前的人和信息的连接,2014年开始已转型成为人和服务的连接,如贯穿百度医生、百度直达号、Dulife健康可穿戴设备、拇指医生、百度健康等来进行整体服务的连接和分发。借着通过为患者、医院、医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服务和优质的支持,来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
BAT重兵布局医疗 百度靠流量、技术、产品、大数据打头阵
从BAT目前整体的医疗矩阵与产品的布局来看,腾讯继续维持微信智慧医疗的战略,在医院、患者、医生的每个产品线上继续做加法,不断连接更长的生态链布局;阿里以阿里医疗云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兵分两路,一则用支付宝建构未来医院作为生态平台,二则用阿里健康来完善移动医药健康服务。
为了与国内两强抗衡,百度结合自身的流量(百度搜索)、技术(安全和百度的大脑)、产品(如百度医生、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地图、支付等)和大数据优势(百度和各方合作积累的数据可以进行更多数据分析、探索,催生出疾病预测等产品)来多管齐下完成患者、医生和医院三者需求。以患者为例,诊前、诊中、诊后,百度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产品做为支撑,包括百度的搜索完成去医院前的搜索、百度知道和百科完成咨询、百度医生完成预约及挂号、百度直达号和地图服务完成交通一些信息查询和服务和需求,百度钱包完成就诊费用的支付。在此生态建构下,来完成人与服务、线上线下、产品本身的互联网健康医疗三项闭环。
AskADoctor及医疗机器人 将替百度打通医疗生态体系
除了布局外,如何落地变成实际的产品解决问题,最为关键。许多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是出于对现状的失望及无奈,而百度最新的医疗产品—一款语音翻译应用程序(英文名为AskADoctor),就是出于一个百度海外员工范伟对于母亲长时间排队看病的不舍。当范伟从加州短暂回到北京,正逢母亲的膝盖炎发作,但国内看病非常辛苦,首先光排队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还好一位自愿替母亲排队的朋友自愿代劳,但这一代劳,就是两个小时。而这两小时,只是国人平均排队挂号的下限。
正因为如此,他开始投入到百度医疗的项目工作,诞生出这款让用户可以透过语音描述其病症(如关节疼痛、红眼睛和咳嗽)的一款语音应用程序。不仅如此,百度还凭借大数据优势,催生出疾病预测和即时诊断建议(例如描述的症状可能为流感的几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