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北京生物医药G20二期新增23项产值5亿元新药

仅一年半时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又结硕果—23项产值5亿元以上的新药,其中810亿元产值新药,220亿元新药,让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拳头产品”数量比一期多了约一倍。日前,市科委、市经信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市投资促进局共同发布G20二期工程成果。

这些5亿元产值以上的新药,被称为“突出贡献大品种”。产值最高的两个品种都在20亿元以上,均来自拜耳医药。新药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以及高血压;拜唐苹(阿卡波糖片)则适用于配合饮食控制治疗型糖尿病和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

大品种中,10亿元至20亿元产值之间的8项新药,出现了多个国内生物医药公司的名字。例如,北京泰德制药公司生产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以及脏器移植术后的抗栓治疗,目前已占据国内主要份额市场。北京诺华制药生产的缬沙坦胶囊(代文),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及肾脏损害所致继发性高血压,产值也已经超过10亿元。

此外,治疗糖尿病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辅助用于外科手术浅表创面渗血的止血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以及参松养心胶囊、尼妥珠单抗注射液等北京“本土药”,产值也都超过了5亿元。

2013年全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全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6.3亿元。G20工程前期工作使得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北京新的千亿元产业。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创新性强、附加值高、从业人员素质高、低能耗、低水耗等特点,是典型的“高精尖”产业,符合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G20工程二期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新技术帮助医生定位肿瘤位置

  近半省级医改办在发改委 归属错位困扰医改

  法国再启眼科药物调查 罗氏公司表示积极配合

  青海:七大政策实现医疗机构“两升两降”格

  安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覆盖所有县医院

  阿片类药物Zohydro ER争议升级 生产公司状态

  罗氏公司抗流感药达菲面临药效质疑

  非公医疗价格放开刺激高端市场 上市药企观望

  谁让廉价药“奢侈难寻” 全国统配甲亢药稳供

  890个多不多?低价药目录品种惹争议

英国中成药禁售令将施行 中医界积极交涉寻突

罗氏发表“达菲”声明:确信达菲可防治流行

Stratasys 3D打印技术提高植牙手术精确度

中药价格分批调整利好中药行业

沪港股市互通或为医药类上市公司四类药企带

北京:推动优势医疗机构向津冀发展

包头: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即可纳入医

制药企业在华业绩恢复 但GSK事件仍未结束

谷歌眼镜引领医疗健康产业新趋势

上海开展医疗器械整治工作 特别针对“零”企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