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VC反垄断案的“家族”尴尬

近日,美国纽约东区联邦法院对VC反垄断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处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和华北制药集团公司赔偿1.533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

国家商务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及华北制药集团均认为,案件审理结果是不公正和不恰当的,并表示将支持相关企业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作为中国原料药出口的重要品种,VC曾经辉煌一时,相关企业曾被列入“四大家族”。虽然华药集团继续提出上诉,该案件的终审时间和结果仍是未知数,但VC产品的衰落已成定局。而让人担忧的是,如VC一样的中国传统大宗原料药出口的境遇全然如此,一些曾经的大宗原料药“家族”,均在经历从强盛到没落的旅程。

在此当口,“家族”们最终是否能再次崛起,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

VC之殇

对于上述案件,商务部、医保商会及华北制药集团均发表声明,华药集团从未从事过VC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经营业务,也不是中国医保商会VC分会会员,并且从未参加过与本案有关的所谓操控VC产品价格的任何活动;美国法院及陪审团将其列为被告并给予巨额惩罚,是毫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的。

华北制药集团法律事务部部长张廷德对此表示,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程序,公司正在准备动议,要求变更、更改,甚至完全撤销这个判决,准备向法院递交。

  VC曾为我国医药原料出口创汇主要品种,最高价达到112/千克,目前仅为16/千克左右。一方面,国内实际产能达到25万吨,全球总需求仅在10万吨左右,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针对中国的VC反垄断案由美方企业提起,涉及东北制药、维尔康制药、维生药业及中国制药集团等,201211月开始审理。其中,江山制药等通过支付数千万美金达成了和解。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商务部和医保商会等部门和组织的协调下,最终判决仍将存在较大未知数。

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VC产品被“做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记者了解,相关厂家即使面临当前的“外患”,其“内斗”的决心丝毫没有改变。

更悲催的是,VC仅仅是当下大宗原料药出口的代表之一,企业维护价格遭遇反垄断调查,降低销售价格又遭遇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这成为当下大宗原料药的共同遭遇。

“家族”囧途

曾几何时,中国大宗原料药出口是带动整个医药行业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的头号功臣,“家族”一词被作为荣耀冠于龙头企业身上,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等一批产品甚至成为中国制药工业的代名词,曾经的高位行情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这一切均风光不再。

“现在还有几万吨级别的新VC项目上马,国家禁了这么多年,地方政府仍在批准,本来在国际已经很有话语权的好产品,就是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和恶性竞争,都在亏损卖,还要遭遇反垄断反倾销调查。”对于VC等大宗原料药当前的境地,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张明禹深感可惜,“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中国制药企业维护民族制药工业在全球地位的诚信、信心和决心都不够。”

然而,让曾掌管大型国有制药集团的张明禹更为惋惜的是,大家都知道需要转型,知道怎么走,甚至已经在路上了,但是因为环境、机制体制的原因,转型之路还是如此漫长,时间更难料定。

近年来,哈药、华药、石药这些“家族”成员都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并且开始迈步。然而,多年过去,尽管结构有所改观,但根本性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

“转型太慢了。”张明禹说,原有的大宗原料药生产商,很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机制体制的限制、决策人的思维方式和当今市场环境,是影响转型的最关键原因。

大型传统原料药生产厂家的转型之路无非两条:一是往产品下游发展,发展仿制药;二是根据疾病谱和市场变化,发展创新药。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成本高企需求不振 敷料企业寻求“抱团过冬”

2012年我国肝素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量平价

肺癌药物治疗:化疗仍是中流砥柱

加多宝王老吉等凉茶疑用山银花代替金银花

谁为罕见病制造“孤儿药”

中成药降价步伐逼近 药材见涨药企腹背受敌

谁为罕见病制造“孤儿药”

中药材认证管理成监管空白 GAP认证回潮

社会办医存在三大瓶颈 导致“长不大”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检查13个中药注射剂提高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