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药配方颗粒进入的门槛并不高,国标出炉很多场外观望的企业,肯定要进来。上述企业的垄断优势荡然无存,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
中国中药“后院起火”
就在中国中药拟斥巨资进军配方颗粒市场之际,其“后园”却起火了。
1月15日,食药总局公告称,经总局食品药品核查中心药品GMP认证跟踪检查,发现贵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年9月至11月的血液制品生产周期内,未开展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未评估其风险,不符合药品GMP要求,因此收回其《药品GMP证书》。企业难逃停产命运。
食药总局要求贵州省食药监管局监督贵州中泰,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确保上市药品安全。
据悉,在未来的药价改革中,血液制品价格是最有可能率先放开的,届时相关公司必然受益。此时中国中药旗下公司GMP证书被收回,无疑是一个十足的坏消息。
贵州中泰是中国中药的下属公司,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该公司拥有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产能力。它与中国中药颇有一段渊源。中国中药公告显示,2011年12月22日,贵州中泰、广东环球、河南欣泰订立投资协议。广东环球将以现金代价人民币1.53亿元投资贵州中泰,占其股份的51%。广东环球现是中国中药的全资子公司。“贵州中泰业务前景光明,从事生物医药方面的开发,且投资事项为集团在中国医药业务创造协同效益。”中国中药2011年收购时表示,但贵州中泰当时尚未开始生产,2009年至2010年12月31日各年并未产生任何收益,亏损1380万元。
中国中药高层对贵州中泰充满信心,盈天医药集团执行副主席徐铁峰、行政总裁杨斌(现中国中药执行总裁)认为,盈天医药合资经营贵州中泰,意味着盈天医药集团正式进入生物制药领域,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制药将给盈天医药集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
但是,贵州中泰的表现却难令中国中药满意。2013年上半年,贵州中泰营业收入为786万元、亏损923万元。中国中药一度想将其出售。
2013年8月26日中国中药公告称,将1亿元出售贵州中泰51%的股份。出售贵州中泰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贵州中泰原定于2012年12月31日获得产品的所有批文,但至今未获得。二是贵州中泰业务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预期将不会于未来数年对本集团做出重大贡献。三是贵州中泰预期将需要进一步注入大笔资金,才能使其经营达致可观规模。四是贵州中泰主要产品不符合本集团中药及药品之商品定位。
不过,中国中药2014年3月6日突然改变主意,终止与佛山市顺德区合峰投资有限公司出售贵州中泰的协议。“贵州中泰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明显改善,较之完成出售交易,继续持有贵州中泰更加符合股东整体利益。”中国中药称。
史立臣表示:“血制品市场价格传闻将率先放开,对于企业是利好,所以不卖是理智之举”。
对于以上诸多疑问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中国中药,但截至发稿前始终未能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