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GSK “7倍”价差乌龙或成引线 外资“原研药”超国民待遇面临终结

持续近11个月的英国最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在华涉嫌贿赂风波,预计距离真正的尘埃落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从其已被公开的五条贿赂路径到转移定价,一条黑金曲线开始浮出水面;而闹得沸沸扬扬的“7倍价差”乌龙事件,却再度扯出已悬置几年的外资原研药的单独定价“福利”。

GSK冲击波,会否成为压倒单独定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将错就错?

GSK引发的单独定价问题正在一条“将错就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4日,中国公安部网站公布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贿赂案最新进展——这一最先曝光于11个月前、震惊全国的巨额涉嫌贿赂案,最终被公安部公开定性为“单位行贿”、“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并依法移送检查机关审查起诉。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被警方确认的GSK非法行为中,以GSK明星肝炎治疗药物“贺普丁”国内售价是部分国外售价7倍的说法尤为引人注意。

新华社在当天的报道中曾提及,“以知名药品贺普丁为例,在中国的出厂价是142元,而在韩国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国不到30元,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其出厂价也远远低于中国。也就是说,购买一盒贺普丁,中国的患者要比其他国家付出高得多的代价”,甚至“该公司在华销售的药品价格最高可达其他国家的7倍”。

7倍价差的说法并不成立,这是用国内一盒的价格和国外一片的价格作对比,如果按照中国100mg贺普丁(14粒)核准售价207元计算,每粒售价14元,远低于上述国家的价格。”有接近国家相关定价部门的权威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一系列公开资料也证实了上述说法。日本厚生省官网上公开的《使用药剂价格(药价基准)》显示,日本100mg贺普丁售价为639.8日元/粒,折合人民币约39元;在美国的一家药品比价网站,同样规格的一粒贺普丁价格为3.7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3元;而在法国的维达药典刊载的最新报价上,贺普丁为90.02欧元(20/盒),折合人民币约38/粒。

尽管这一乌龙事件很快被多家媒体和网站指出,但事件当事方GSK和定价部门却均未对此事做出进一步澄清。而与此同时,由“7倍价差”论所引发的关于跨国药企原研药高定价问题被再度热议。

“虽然这个计算方法是错了,但GSK违法的事实是确定的,行贿链条很清晰,转移定价和倒推定价的方式也确实在不同程度上推高了药价。”昨日,医药行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许‘将错就错’,反而能顺利解决之前一直没有解决的原研药单独定价问题。”

最后的福利?

作为中国特有的概念,“原研药”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物,由于享受单独定价的特殊“福利”政策,原研药与同类国产仿制药的价差多则达到数十倍。

“国际上是没有原研药这个概念,只有专利药和仿制药,专利药在保护期内享受高定价和市场地位,过了专利期保护失效就可以被仿制,只有在中国,这些跨国药企的药品在专利时效到期后还可以继续延续高定价优势,享受超国民待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取消外资原研药的高定价。

业内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药价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外商制药企业药品价格的拉动——由企业参照进口药品自行定价的方式,采样国外药价本来就高,加上进口高关税,进口药价比国产药要贵很多,其中进口专利新药在保护期内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而在专利期之后延续高定价的原研药,更是将这一畸形药价进一步延续。

公开数据显示,施贵宝公司原产的治疗乙肝药物恩替卡韦,其0.5mg×7片(一周用量)的规格在我国的零售价为273元,而国内品牌仿制药同规格售价仅为176元。换言之,仅一周的用药费用,原研药就比国产仿制药多了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药电商有望松绑 政策红利蓄势待发

  医改助力第三方医检 市场有望达百亿元

  医药电商第一股九州通:绑BAT与两马唱双簧

  基因测序临床应用 路在何方?—专访Life Te

  国际医药巨头瘦身 为中国药企带来机遇

  中药注射剂联用时不良反应高发

  争抢医疗产业赛道 投资逻辑纵横交错

  特需医疗退出公立医院引争议

  医疗保险管理或倾向第三方协调模式

  跨国药企该如何应对原研药专利到期?

多地提升大医院基药占比 基药放量仍有阻力

跨国药企看中国:市场潜力很重要 销售额并不

北京日均70万外地患者 医疗机构资源有待优化

非基药招标即将启动 品牌药上位暴走

非公立医疗机构自由定价挑战医保付费方式

广东拟取消近5千种低价药最高限价 药企仍担

新版基本药物招标:五大地区各显神通

半数医械企业将整改 外资伺机本土化生产

各地新版基药招标铺开 独家品种优势更巩固

中国疫苗走向世界还缺什么?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