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陆药业年内涨幅284.88%,新开源年内涨幅263.35%,达安基因年内涨幅217.63%……这些公司都顶着一个靓丽的光环—基因测序及精准医疗概念。据西南证券预计,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未来5年市场增速达15%,是医药行业增速的3~4倍。记者通过梳理精准医疗产业链中下游的肿瘤诊断、细胞治疗、个性化治疗等领域,试图为投资者勾勒一幅精准医疗概念投资路线图。
5月10日,国务院取消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在此之前,国家卫计委、科技部等已多次出台政策,并组织生物医药等领域专家进行精准医疗、基因测序等领域的研究。国家卫计委官员透露,精准医疗计划有望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下,精准医疗成为目前医药行业最大的热点,相关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精准医疗迎政策东风
新华社引用的世界癌症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且很多患者在发现癌症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提高我国肿瘤诊断与治疗技术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针对癌症等恶性疾病,一方面是加大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技术突破,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个性化治疗。而精准医疗要做到个性、高效及预防,重点在于筛查和诊断,基因测序等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是关键。
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基因测序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以美国为例,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上已开始大面积应用,比如产前无创筛查、对癌基因筛查等。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表示启动精准医疗计划,该计划将加快在基因组层面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治疗方法提供给临床医生,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病因。
我国也在积极推动精准医疗和基因测序方面的技术突破。
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发布通知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明确试点的项目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2015年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同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曾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明确表示,卫计委和科技部正进一步完善精准医疗计划并将提交国务院,该计划有望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4月15日,卫计委和科技部组织生物医药等领域专家,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研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
5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第31项是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取消的审批项目包括原来由国家卫计委负责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华大基因战略执行委员会朱岩梅对记者表示,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引导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从事前准入转为事后监管,这将有助于激发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更多技术项目,推动精准医疗产业快速发展。
国内政策的放开,将对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精准医疗相关领域构成巨大利好。西南证券认为,预计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2015~2020年增速达15%,是医药行业增速的3~4倍;2013年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45亿美元,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21.2%,而中国和印度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20%~25%。
将成医疗行业长期热点
从事遗传变异和生物学功能分析的Ilumina公司预计,全球二代基因测序的应用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药品研发和临床应用是增速最快的领域,增速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