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如果按照常规的发展速度和路径,目前已是医药流通三强之一的九州通,中国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企业,五年之后却可能无法跻身“3家千亿企业”之列。
2011年5月5日,《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下称《规划》)正式公布。按照《规划》内容,2015年前,全国要“形成1到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是为行业结构调整,扩大集中度的举措。
按照现阶段全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座次排名,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和九州通排名前三,国药集团预计今明2年就可以完成千亿的销售目标,上海医药在2015年前也不难达成,但民营巨头九州通,却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他们都是以国家资本为后盾的,我们民营企业要精打细算,在资本实力上肯定不能比。”2011年5月5日,九州通副董事长、董秘刘兆年对记者坦承,如果按照常规的发展速度,也就是每年20%左右的增长,九州通现有的200多个亿的销售额,是很难在2015年达到1000亿的。
小手笔并购
在并购资金的投入上,九州通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国企抗衡。
1999年国家正式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医药流通领域。2000年,九州通公司成立。按销售规模,2003年至今,九州通连续7年位列中国医药商业行业第三名。
但和国药、上药“挥金如土”的并购相比,作为医药流通十强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九州通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在央企和国企巨头大肆跑马圈地的背景下,九州通则鲜有购并的消息传出。自2009年以来,医药流通行业一直存在着国进民退的说法,九州通一直没有兼并收购,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国进民退的证据。
“现在并购的PE值都太高了,基本都在25以上,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难以承受。”刘兆年对记者表示,九州通也在寻找行业内的并购机会,会从完善网络布局的前提出发,进行一些合资和并购。但资金投入上,肯定不能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国企抗衡。
2011年4月26日,九州通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九州通已开始尝试通过与当地医药流通企业合资、合作或收购兼并方式拓展公司营销区域,以快速切入当地市场,加速公司业务发展。
行走在国资夹缝中的九州通
2010年1月,九州通下属企业重庆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控股“四川省倍立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并改名为“绵阳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重庆九州通持有74.94%股权;6月,九州通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控股“遂宁市西部华源医药有限公司”,重庆九州通持有55%股权;9月,九州通与四川科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四川九州通科创医药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通科创),持股51%。不过,整个2010年,九州通进行的这几起合资、并购,累积投入的资金还不到1个亿。
“九州通在四川投资的这三家公司,主要是为了完善九州通在地级市的布局,金额虽然不大,但这符合九州通一直以来的务实风格,也便于风险和成本控制。”刘兆年表示,出于战略布点的考虑,按照九州通的规划,在未来的2到3年内,其网络将力争覆盖全国90%的县级行政区域,这其中也会考虑一定的并购兼并。“下一步,我们会考虑在网络没有覆盖的地方,或是营销模式不足的地方做一些收购,但一定不会花很高的代价做收购。”
谈及国资巨头们动辄十几亿的大手笔并购,刘兆年谨慎地表示,“很多整合的效果,要过2年才能看出来。”
下注物流中心
主打低价药,以物流量计,九州通已是医药流通业老大。
虽然在并购上,九州通鲜有大手笔,但在物流中心建设这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上,九州通却毫不含糊。
事实上,从2001年开始,九州通就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目前,九州通是除国药集团外唯一拥有全国性流通网络的企业,在全国市场实现了80%左右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