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国外有市场国内少人问

一方面,我国生产的高端医疗器械远销海外,进入了德、日、法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市场;另一方面,我国正在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80%CT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是外国品牌,国内产品难见踪影。

“我们的高端医疗器械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但要想进入国内市场却很难。”苏州凯迪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钢对记者说,语气中带着自豪又有颇多无奈。

据统计,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80%CT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是外国品牌,国内产品难见踪影。

“我们的心脏导管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已进入美国市场,还有一些高端医疗器械远销海内外,进入了德、日、法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市场。甚至,我们的产品还进入了德国的医疗保险,可以在当地医保报销。”邱钢说,“像在我所在的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园,就聚集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尽管如此,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依然面临“墙外”开花、“墙内”却并不香的尴尬局面。

规模小,低端化,拖累行业整体形象

“很多大医院在采购高端医疗器械的招标书上,都明确表明不买国产器械。”邱钢说,“医院普遍认为国内产品质量不佳,担心在使用中会出故障,因此,即便是好的高端产品也受了拖累。”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小规模居多且布局散乱。

“整个德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才不到两百家。而在2012年,仅苏州市就聚集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43家,尽管其中215家企业的年产值不足百万元。”苏州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陈建民说。“据《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000余家,90%是年收入在两千万元以内的中小型企业。”事实上,很多小企业的主打产品,不过是一次性注射器这样的低端产品。

“美国最大的40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占全球医疗器械产值的20%,而我国所有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只占约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赵毅新分析说,企业个体规模小,则研发投入少,质量差异甚大。

这些小企业,不仅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安全有效性更是大问题。同时,很多企业以低投入维持生存,只强调“成本控制”,选择原材料差。凡此种种,反映在产品上,就是质量难有保证。对此,负责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陈建民深有体会。

参差不齐的质量水平直接导致不理想的使用体验,进而形成了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不信任。尽管近几年,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但先入为主的观念依然挥之不去。《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明确指出,“由于国内医疗机构长期偏重于使用进口设备以及招标监管不严等,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遭受歧视,难以拓展国内市场。”

没实力,缺规划,抓不住“未来的医生”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与国际品牌相比,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产品推广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规划。”苏州市苏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茅联群博士指出,近年来,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力度很大,但研发的主要是单一产品,而现代医疗诊断最需要的,是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单一产品很难推广。

更为关键的是,与国内企业不同,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其高端设备,有着清晰和长期的推广和营销规划,尤其看重“未来的医生”群体。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国外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经把产品推广渗入国内医学院校,通过捐助、合作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产品作为教学时师生使用的“教材”或“道具”,使那些“未来的医生”在学生时代即对其产生心理上的信赖。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医药利用 利与弊、效与毒如何博弈

  低价基药或将摆脱“中标死”

  跨国企业缘何亲睐收购中国生命科学公司

  平衡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与资源分配

  外资医药整合:辉瑞默沙东赛诺菲雅培四方生

  中医药服务价格不可“过廉”

  我国基因检测产业如何发展?需做好三大准备

  “社会力量”办医不等于“社会资本”办医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改政府而非改医院

  陈凯先:新药研发现状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三顾茅庐”仍受挫,大药企遭遇发展瓶颈?

拜耳142亿美元联姻默克存后遗症

“替尼”类品种是否已经过剩

低价药新政出炉:“唯低价”模式废除

低价药松绑后不会普遍涨价 有利于医药费用下

发改委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

发改委首次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价 多家药企“

拯救低价药应强化招投标反腐

医药工业增长放缓 行业质量有所提升

诺奖得主:中国不应追求市场导向的医疗体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