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次多部委联合组织的专项检查和对原料血浆市场的整治成效显著,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法规强化、强制措施实施、产品安全性等都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此外,据各企业总结及上市年报透露,我国原料血浆采集量逐渐回升,企业正加紧生产血液制品。但尽管如此,血液制品市场短缺状态还难以迅速改变。
人血白蛋白:供应增加 价格下降
2010年1~10月共显示批签发人血白蛋白815万瓶(以10g/瓶,合并计算)。由于上半年投产量因批签发周期影响而不一定在10月公布数据中完全反映出来而显保守(部分药检所网页更新慢,数据公布略有延迟),估算实际量略微大一点,尤其是有些公司年底为了出具财务报告、上市报告,以及接受国资委审计,因此实际数量会增加,预计全年总量接近1200万瓶。再加上国外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人血白蛋白领域供货紧张态势大为缓解,这从部分厂家产品出厂价中可看出些端倪。例如,在四川省,一级经销商可以330元~340元/瓶的价格拿到大企业生产的白蛋白,以310元/瓶的价格拿到小企业生产的白蛋白。从批签发数据来看,华兰生物以83万支居本土企业第一位,其后分别为太邦、三九、康宝、卫武、中生集团武汉所。事实上,传统习俗上的所谓第一、二集团排序已被打乱,后起之秀纷纷抢滩市场。中生集团产能萎缩明显,整个国药系在人血白蛋白领域仅占9.8%的份额,距历史高峰时的26%下滑不少。看来中生集团整合阵痛尚未消除,整合并发挥集团资源、技术及品牌优势是摆在其决策者面前的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及十分紧迫的重任。
此外,进口人血白蛋白数量不断增长,占据市场39%的份额。其中,贝林CSL一枝独秀,占23%,几乎为本土头名产能的二倍;奥克特珐玛以8%的市场份额占据进口第二位;基立福以6%的份额位居第三。
静脉丙种球蛋白:供应趋紧 价格上扬
2010年1~10月共批签发257万瓶(以2.5g/瓶合并计算) 静脉丙种球蛋白,量能下滑明显,实际量略微大一点,估算全年总量为360万瓶左右。
从批签发数据来看,市场中的静脉丙种球蛋白全部系国产成品。华兰生物、太邦、卫武、康宝、中生集团蓉生、同路分别名列该市场前六位。原来的静脉丙种球蛋白大户生产减量明显,或许与网页公布数据慢有关,这些产能可能会在年底爆发出来。
以下八大原因导致市场上静脉丙种球蛋白供应紧张:原料血浆采集较高峰期有所下降;许多企业因技改、检修、GMP换证而停产,终端市场成品流通大为减少;少数企业仍向国外大宗出口,赚取差价及出口退税;自然发病率增加后催生市场需求;产品渠道分布异常,医院及临床上难进到静脉丙种球蛋白,其他环节以高价可拿到现货;批签发周期时间略长;特殊病种如白血病、川崎病等病例增加,致使短时间需求急迫;限制国外静脉丙种球蛋白制品,尤其是高端的最新成品进口。
Octapharma市场报告认为,国际上原料血浆供应剩余10%,且欧美捐浆员补贴费均下调10%,欧美静脉丙种球蛋白的终端零售价下降20%左右(据BIOTEST市场报告),而国际上静脉丙种球蛋白的价格持续降低。由此可见,国外、国内静脉丙种球蛋白价格呈现有趣的“跷跷板”现象,即国外产品理性降价,国内产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