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施贵宝开始在中国裁员——随后的十个月内,据不完全统计,这一裁员涉及到近1000人,多轮裁员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一时间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发酵两天的施贵宝裁员风波,很可能只是跨国药企在中国骨牌倒下的最先一张。
风波再起
6月15日上午9时,几十名医药代表在施贵宝上海总部会德丰国际广场楼下聚集,并打出“抗议裁员”、“施贵宝还我公道”等横幅。
“我们是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及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被公司非法裁员的员工,在历经近半年的沉默之后,现在,我们对公司的非法裁员提出强烈抗议。”在致公司管理层的公开信中,被离职员工要求施贵宝“回到谈判桌来”。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被通知因为莫须有的违反合规被辞退的,包括孕妇和好几个大区经理级别的,但实际上,这些被清退的人恰好也是施贵宝要调整的产品线,这会不会太巧合了?”16日,施贵宝某被清退的大区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我们对昨天(15日)早晨在上海发生的部分前员工的行为表示遗憾。我们不对员工个案发表评论,但可以确认的是此前有部分员工因违反公司合规政策而被解除雇佣关系。”施贵宝公司在公司声明中回应这一事件时表示,“公司将依据适用的中国法律法规通过相应的司法平台处理争议。”
事实上,施贵宝在中国的裁员风波前后已持续了近一年。
2014年7月,施贵宝开始在中国裁员——随后的十个月内,据不完全统计,这一裁员涉及到近1000人,多轮裁员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一时间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即便是对比同时期在中国引发舆论关注的英国葛兰素史克(GSK)裁员,施贵宝的裁员力度也算大刀阔斧——同期GSK在中国的裁员仅为数百名。
“被泼脏水辞退还不是最糟的,我们的档案里都被写上了因为合规问题离职,这就意味着不可能通过新公司的背景调查,不可能找到好工作,而且这个职业生涯的污点可能会伴随一生,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上述人士表示。
已经公开的信息显示,2013年底,施贵宝中国在中国开始了40%的大幅增员计划;而2014年初,公司内部开始频发裁员的邮件通知。
“2013年7月,GSK在中国的商业贿赂案被曝光,公司内部合规的形势很紧,总部觉得中国区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有些销售人员的行为并不好控制;当然,另一方面,我们的糖尿病业务下降得太厉害了。”上述人士向本报表示。
据了解,施贵宝的王牌产品博路定在2010年专利到期之后,销售迅速下滑,2012年同比销售额狂跌64%,导致其整体营收下降17%。
2013年12月18日,施贵宝宣布签署了一份协议,决定将其与阿斯利康糖尿病联盟中的份额出售给阿斯利康,后者获得包括糖尿病药物安立泽、百泌达、艾塞那肽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全球独家所有权。
这就意味着,曾经以全球糖尿病明星药物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起家的施贵宝,开始正式撤出这一激烈竞争的市场。
“市场占有率低,二甲双胍也不再是糖尿病唯一的一线用药,竞争激烈,尤其是仿制药的低价竞争,公司已经决定全面撤出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该人士向记者透露。
截至2015年,糖尿病事业部由当时的600人左右减少到180人左右。10个大区缩减为5个;而曾经作为施贵宝销售支柱的肝病事业部则由13个大区缩减为7个,人员只剩余不足500人。
截至目前,施贵宝方面尚未对此次裁员风波发表回应。
跨国药企的“艰难期”
然而,通过裁员缓解经营上与日俱增的压力,不止施贵宝一家。
3月,刚刚结束中国区贿赂案官司的英国最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因为110名员工的辞退事件再次成为舆论焦点。3月6日,GSK一份通告中表示,将开除中国区包括总监、大区经理以及代表等各级员工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