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我国中医药企业来说,可谓多事之秋。“中药材连年上涨,利润日渐稀薄,已经使企业苦不堪言。十八大刚给点希望,这下全熄火了。听说,国家又在酝酿中成药调价方案,主基调是‘降价’,这岂不是雪上加霜嘛。”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医药企业老总苦恼地说。
12月17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获悉,本月初,该司召集了各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开评审会,主要议题是讨论中成药调价方案,目前虽尚无决策性定论,但据媒体报道,此番方案可能是“降价为主”,部分品种降幅高达15―25%不等。一方面中药材翻着滚涨价,另一方面要求中成药降价,真是两头挤压,犹如坐困愁城,生产企业必将遭遇严峻考验。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那么糟,有的中药企业却能逆风飘扬,给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近日,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252](以下简称:中恒)董事长、总经理许淑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10月22日,中恒发布了第三季度报告,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至于2013全年利润增长多少,具体数字现在还不好说,应该不会太差,一切以公告为准。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药材连年上涨,挤压生产企业利润。据公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中药市场最为常用的200味药材,价格指数年均上涨27.7%,尤其是三七、水蛭等药材上涨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中成药生产企业造成颇大的成本压力。
这种压力在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也有所体现:在公司风险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经营压力。此番国家发改委的调价方案如果予以实施,可能会对相关生产企业增添新的困扰。
这还不算完,近期中药自身存在的问题,频遭舆论质疑,致其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中药材农残超标、中成药非法添加成分、有毒成分标注等问题,让中药企业因“说不清”而吃尽苦头。同样的问题,也使我国中药在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举步维艰。
2011年4月30日起,欧盟开始实施传统草药法令,如果没有在欧盟进行注册,就无法以传统草药的身份在当地销售。
不久前,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发布新闻称,从2014年4月30日起,将全面禁售未注册的草药制品。而目前中国药企尚无一例中成药成功注册,这意味着,到时英国市场上的中成药存货将全部下架,无法销售。
与此同时,香港卫生署也多次发出关于中药产品的警示,几乎每次通告都让中药生产企业犹如惊弓之鸟。
然而,不全是坏消息,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培育一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位资深专家解读认为,这足以说明中医药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其受重视程度“杠杠的”,相当提振“精气神”。不言而喻,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将为中医药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是,好政策释放红利尚需一段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中药企业纷纷叫嚷着“冬天来了”,日子不好过的大环境下,中恒为何能做到年均利润大幅增长?
许淑清认为,中药企业最本份的事是做好药,治好病,有了口碑,发展必在意料之中。据了解,2006年,该公司将下属梧州制药产品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列为重点发展项目。7年来,投入研发费用不惜血本,提取物纯度精益求精,排除杂念做好一件事情。
目前,血栓通的提取物纯度已高达99%。血栓通在被业内认可的同时,销量连年攀升,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蝉联为数不多单品销售过20亿的中成药。
有专家认为,中恒将业绩增长维系在单一的中成药身上,风险系数极大,稍有不慎,将会拖累公司整个大盘。“一条腿再强壮,也走不远。”许淑清也清楚这块“短板”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