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Research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俄罗斯食品添加剂市场的发展大体处于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轨道中,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但其潜力不断释放,已经成为全球食品添加剂及加工企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西欧的食品及饮料行业的销售额一直停滞不前,这就促使很多公司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在不断增长着的中欧及东欧市场,俄罗斯首当其冲。
食品消费带动需求量增大
俄罗斯作为人口大国,食品市场规模庞大,这是由于地处高寒地区,人们对高热量、高能量的食品需求量更大。俄罗斯市场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色素类、甜味剂、防腐剂、香料、乳化剂、上光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使用最多的食品添加剂是香料,占比达30%,防腐剂占比为24%,色素类占比为19%。
俄罗斯的主要食品消费品种是肉类加工业,其年均增长速度达15%。由于国内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增加,经济危机过后市场得以迅速恢复,2011年同比增长了10%,而2010年同比增长仅为5%。 预计2012年这一数字将上升为10%~12%。除了需求不断增加以外,在食品添加剂市场上,营养健康饮食趋势导致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天然化的需求加大,肉类加工业的一种最新趋势是,在生产中开始使用卡拉胶、水胶体、胭脂红等天然物质。
此外,对在天然基础上生产的色素(以及增香剂)需求也在增长,与合成色素和香料相比,天然成分色素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俄罗斯的食用色素市场占全球总量的1.5%~2%。不同的行业专家和市场参与者对俄罗斯食品添加剂市场总额作出的评估不尽相同,分别从15亿到30亿美元不等。据RBC.Research预测,俄罗斯目前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总额应超过20亿美元(见图1)。
高度依赖进口
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发展方向上看,俄罗斯已被证实是一个对食品添加剂企业极具吸引力的市场。2010年,俄罗斯的进口贸易额达到2290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36.8%。其中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进口额同比增长了15.3%,进口量同比增长了15.5%。
目前,俄罗斯市场上的各种食品添加剂中,大约有近90%是从国外进口,本土生产的很少。主要进口国是德国(16%)、立陶宛(14%)、法国(10%)、芬兰(6%)等欧洲国家,亚洲国家主要从中国(2%)、日本、朝鲜进口(见图2)。同时,各种添加剂成品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许多公司都在试图通过在俄罗斯当地建厂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在俄罗斯的食品添加剂市场中,食用香料部分最为庞大,其比例占到市场的30%。食用香料的增长与食品业和食品消费者的需求相关,在这一领域,外国生产商占据领先地位,而俄罗斯本土的香料生产商很少,除了圣彼得堡市的化学及食用芳香剂联合企业外,还有莫斯科的3家公司。
本土制造蓄势
之前由于俄罗斯政府给予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支持力度有限,该行业相对很多国家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趋于饱和,基本由进口产品占据,本国产品缺少竞争力。目前制约俄罗斯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几大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常年依赖进口;监管技术层面的问题有待解决;食品添加剂市场准入的行政壁垒较多;国内市场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短缺;缺乏推出创新产品的经验;受传统意识的限制,在发展香料、染料等方面发展空间已经饱和,缺乏新的发展意识和理念;媒体关于食品添加剂负面报道较多,很多为宣传报道失实。
当然,俄罗斯本土企业发展也呈现出积极的一面,尽管有诸多困难,相对于其他加工行业来说,食品加工行业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发展还算较快。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内生产者逐步转向与科研机构合作,产品加工工艺和质量越来越高。二是高端消费群体对自然和环保产品需求增大。三是生产商更加注重原料的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购买价格低廉的原料。
此外,国家也开始重视食品加工业的复兴。2010年,国家对食品加工行业提出支持的计划,并出台了《2020年健康营养国家政策方案》,《创新发展俄罗斯和食品加工行业战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