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味生硬打压药价,企业要生存,为了缩减成本,就极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偷工减料,二是不生产或少量生产便宜药。由此可见,“药价虚低比虚高更危险”的议论并非耸人听闻。
药价虚低是对生产企业而言,随着一轮又一轮的降价,很多药品已经到了成本临界点,甚至一些企业为了保有基本药物的市场占有率,只得亏本生产,诸如一元钱的葡萄糖水,甚至还不如一瓶矿泉水的价格,但两者在工艺上却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降价死不断上演,要么就是药企为了控制成本,只能在投料和生产工艺上做手脚,生产事实上的“劣药”,药效达不到标准还存在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