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厅(局)长座谈会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作为会议材料再次摆上会议桌。两天的会期,厅(局)长们谈得最多的就是这份《意见》。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很能理解大家跃跃欲试的心情,毕竟这是“第一次系统全面明确了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对于指导当前乃至未来的卫生改革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财政补偿怎样补出中医特色
《意见》指出,要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这引发了厅(局)长们对中医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如何切入、怎样补偿的热议。
北京市中医药工作的“掌门人”赵静是很多厅(局)长羡慕的对象。在绝大多数省的中医药厅(局)长还在为公立中医医院财政补偿不足头疼时,北京市率先让这些医院吃上了“皇粮”。
赵静说,公立医院改革要结束“以药养医”,到了公立中医医院,还得加上结束“以西养中”。“一方面我们承诺补偿,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补偿又不能搞"大锅饭",要让补偿与中医院中医药特色的发挥挂起钩来。”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认为,补偿应有3个来源:财政补偿、医保补偿、医疗服务补偿。财政补偿可借鉴北京的经验,与中医特色挂钩。医保补偿,要争取更多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制剂等进入报销范围。医疗服务补偿,要通过积极主动开发、增加新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获得。
医保报销如何鼓励中医药服务
《意见》指出,要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鼓励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适当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和范围。
在这方面,各省都不乏优惠政策,但甘肃省的优惠幅度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在城镇医保中对中医医院报销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在新农合中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
实施这些政策会不会增加医保资金负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认为不会。“前年年底,我们自治区一个县刚建成了一所县级蒙中医院。由于当年该县新农合基金年底结余不多,大家非常担心新医院建成后释放更多的医疗需求,第二年新农合基金吃紧。结果让人惊喜:县级医院的总诊疗量增加了一半,新农合基金反倒比预期结余多。”乌兰说,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蒙中医院诊疗费用低廉,大大节省了新农合补偿资金。
有部分厅(局)长表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有巨大的施展空间,要研究如何持续保持、充分发挥中医药廉的优势,争取更多、更大力度的医保政策支持。
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难在哪儿
《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
据介绍,农村中医药人才面临的难题是“下不去、留不下、用不上”。为此,安徽省2010年出台政策,试点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在3个试点县,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统一招募。由县中医医院对这些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规范化培训,然后分派至各乡镇卫生院。这些人员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满5年后,经考核合格,可返回县中医医院工作。如此一来,既能巩固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又能发挥县中医医院在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还能初步建立起稳定农村中医药队伍的机制。
有厅(局)长表示,承诺5年后回县中医医院工作,县中医医院能消化这么多人吗?如果能在试点中把遇到的这类突出问题解决好,这项探索将意义深远。
中医药在公卫服务中做什么
《意见》指出,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项目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