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尚华医药日前宣布私有化收购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从美国退市的中概药企将再添新军。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同济堂、康辉医疗、诺康生物等12家中概药企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或被迫转入场外市场交易。目前,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药企仅剩18家。
伴随着中概药企的纷纷退市,以生生生物、凯赛生物、安庆制药为代表的原本想逐鹿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最后一刻亦纷纷主动撤销在美的首发申请(IPO)。而与之相对的是,同期在A股实现上市的药企达到数十家,并且目前还有约60家药企正在排队等候上市。
成功案例到私有化退市
3月11日晚间,先声药业披露董事会主席任晋生及旗下公司将组成买方集团对先声药业进行要约收购。在纽交所辗转了6年之后,任晋生终于下定决心私有化先声药业,该公司系中国首家在纽交所实现上市的化学药企。
在2007年上市当年,先声药业即实现了3.01亿元的净利润。随后的2008年,先声药业净利润突破3.5亿元,约为先声药业2004年净利润的760.87%,这也令2005年出资2.1亿元入股先声药业的弘毅投资获得了极大的账面浮盈。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先声药业出现了营收滞涨、净利大幅下滑的情况。2012年净利仅为0.57亿元,同比骤降68.07%,其中第四季度亏损约2080万元(2011年同期为盈利4280万元)。
2005年,联想旗下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曾表示,弘毅投资在考察了国内100多家药企后最终选择先声药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弘毅认为不需要对先声药业进行过度制约即可实现投资回报。当然,在先声药业上市后,弘毅投资通过减持早已收回本金且获得不俗收益。
不过眼下摆在任晋生面前的问题是,相比于在国内上市的化学药企,先声药业的盈利优势已不复存在。
“从目前A股60多家化学药企发布的18份年报来看,普遍盈利超过3000万元,并且几乎都实现了正增长,显然不是行业出了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公司本身。”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
然而,私有化是否有助于先声药业重拾业绩升势,目前仍是未知数。不过上述分析师指出,无论是实业还是投资,支撑医药行业的主要逻辑是人口老龄化和医保的全面覆盖,A股上市药企和境外上市中概药企在享受前述政策红利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这也是先声药业等公司股价逆市下跌的原因之一。
交易数据显示,先声药业2007年10月份曾达到19美元的高位,但目前股价仅为9美元左右,无疑会对先声药业的再融资产生不小的压力。
面对外界关于先声药业私有化原因的猜测,先声药业始终表示是出于商业考虑。记者曾致电先声药业,一旦私有化后会否启动新一轮融资以及是否会谋求在A股上市,先声药业未予置评。
境外上市好景不再
先声药业并非中概药企2013年退市第一股。事实上,在先声药业宣布私有化方案前不久,诺康生物已于2月7日悄然在纳斯达克停止交易,为期9个月的私有化进程基本完成。
相比于先声药业,诺康生物的私有化意愿无疑更为强烈。该公司2007年成为国内最大的血凝酶供应商,获得了红杉资本等国际著名资本的投资,2009年12月份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4500万美元。时隔两年半,诺康生物董事长薛百忠即提出了无约束性初步要约,拟对诺康生物进行私有化,最终在去年9月份达成了私有化退市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薛百忠提出私有化的时候,正是诺康生物股价最为低迷之时,而随着私有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诺康生物股价实现了大反转,这也是私有化广受投资者推崇的重要原因。
介于先声药业提出私有化构想及诺康生物股票暂停交易之间的则是尚华医药与三生制药。其中尚华医药于3月20日晚间宣布当天举行的股东大会已通过了私有化收购方案,同意董事长惠欣团队的收购请求。而三生制药则于2月8日宣布同意接受董事会主席兼CEO娄竞的私有化要约。
于是,包括先声药业在内,今年2月份以来,先后有4家中概药企股涉及私有化,这在目前213家美国中概股、17类大行业中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