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医药行业是国际跨境并购的热点行业。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跨境并购也逐渐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行业特点决定并购频繁
跨境并购投资服务平台易界发布的《2017前三季度跨境并购趋势报告》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案例当中,医疗健康行业占据了13%,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并购热点行业,共完成了32宗跨境并购案例,超过2016年同期的21宗,涉及金额47亿美元,超过2016年同期的37.8亿美元。
出现这一现象并非偶然。仅2016年,中国药企跨境并购案例数和涉及金额就已经打破了过往纪录。由此可见,跨境并购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医药企业的选择。
纵观全球并购市场,医药产业一直都是热点领域。有报道显示,瑞士著名医药公司罗氏制药的产品当中,超过80%来自于各种形式并购所形成的庞大产品线。在强生、辉瑞等大型国际医药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并购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医药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并购较为频繁的行业特征,“医药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壁垒较高,监管很严,新药研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并购可以分散风险,加快项目推进”。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新药研发耗时很长,有的创新药从立项到上市甚至需要超过十年时间。对发起并购的药企来说,选择并购具有研发实力的小型药企,可以迅速拓宽产品线,进入新领域。大型药企之间发生并购,则往往意味着发起并购的企业希望借助并购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
监管也是医药行业并购频发的重要原因。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代表的各国监管机构,对药品的审评审批都极为严格,程序复杂,产品随时都面临着因为临床失败而难以通过审评审批的风险。每一款新药能够成功走向市场,都需要企业付出高额成本,担负巨大风险。因此,是否具有较强的成本和风险承担能力,也就成为药企能否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小型药企来说,在产品研发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接受大型药企并购,可以将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产业政策助推并购提速
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跨境并购明显增多,除了行业特点因素外,国家的产业政策引导行业集中度提升也是其重要推动力。
由于国家的医药产业政策频繁出台,对医药行业监管力度日益加大,在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两票制”推行等前提下,整个医药行业开始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此外,近年来,环保政策频频加压,对药企的环保要求显著提升,一些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的药企开始逐渐失去竞争力。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推动了国内医药企业并购加速。
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有3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仅前100名就贡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900多家企业瓜分不足40%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医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报告认为,按照现在的趋势,今后集中度提升会更加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趋势是医药行业市场化逐步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医药市场已经高度成熟的美国,行业集中度很高,催生了强生、辉瑞、默沙东、吉利德、艾伯维、安进、礼来等一大批市值很高的药企。如强生的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对比之下,在中国的上市药企中,市值最高的恒瑞医药仅约2000亿元人民币,差距明显。
在国内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的形势下,一些医药企业试图通过推进企业国际化,嫁接国外先进技术,寻找新的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因而跨国并购也就成为越来越多中国药企的选择。其中,复星医药在这方面步伐积极,做法极具代表性。
今年10月份,复星医药宣布,以71.42亿元人民币收购印度仿制药企业Gland Pharma74%股权的交易完成交割,完成了中国药企截至目前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谈及此次并购的意义时,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说:“中国和印度在制药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以复星医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