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疗行业丛林法则转变,医生该怎么办?

众所周知,如今医疗行业处于信息化时代,患者了解一些医疗数据、检查工具甚至掌握医疗服务环节的真相已经不再是难事了。同样,医疗行业的转变,必须促进医生顺势谋变。传统医生需要承担医疗风险,现在的医生要承担临床风险,财务风险以及新媒体的风险。而这种新风险,对医生来讲是医学训练中没有的,这个演变意味着医院管理者要和医生一起来转变,一起学习,或支撑医生去主动地适应。信息不仅可以控制医疗的行为,还可以改变患者的选择和行为,比如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选择,以及慢病患者对自我行为的控制等等。实际上,医疗行业这种信息化的根本变化,就是由以前的信息不对称变为现在流通的信息,医疗价值链也已经开始修改了。

医疗服务观念转型

长期以来,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在有意无意之间培养了一批“居高临下”的医生群体,也造就了医学界的“精英意识”。因此,传统的医疗服务强调“以医生为中心”,临床决策是医生根据临床数据、科研证据结合患者利益做出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基于每个患者的就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目前技术驱动的医疗业更多关注如何“治病”,而不是“治人”,忽视或淡化了患者作为“人”的需求,而是就“医”论“医”,就“疾病”谈“疾病”,就“系统”谈“系统”。尤其是公立医院不断地追求成为技术中心,在展开装备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医院“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医务人员的“精英意识”。

医疗服务的转型,迫使医院管理者不得不开始思考医疗质量的保证路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上涨,给医院带来的压力以及医务人员的收入保障问题。现在消费者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已由直接找医生看病,聚焦到医生究竟靠什么医疗技术服务于消费者?问题不是花多少钱,而是这些钱给消费者换来了什么?患者角色的转变。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双方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请每个医生扪心自问在诊疗活动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了吗?如果有,请继续;如果没有,不妨学习一下如何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随着患者权利意识的增强、互联网普及下越来越多的E-patient、新媒体形式下病毒式传播和影响力,带来越来越多的是知识型患者及家属。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的天平逐渐向患者方倾斜。医患之间变成共同协商和决策模式,医患关系变成了契约关系,双方共同承担责任、义务和风险,并寻求一致利益和价值。

通常,“聪明”的病人在得知病情基本情况后,都会立刻网上搜索并查看相关医学文献。心理上驱动着病人必须清楚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医学进展、各种治疗方案和预后,避免在即将到来的与医生对话中陷于被动。显然,医生需要对这种病人的疾病做详细分析研究与判断,为病人提供最稳妥的治疗方案,也让病人家属尽最大的努力了解病情,来和医生讨论。其实,医生与病人或家属有效沟通的过程,更是医患之间一种推心置腹的沟通,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基本和谐。彼此相互信任,就会达成超出双方预期的效果。当信息技术成为医疗主力军时,医生与患者都会变得更加透明,病人更变得越来越“聪明”,知道的越来越多,能够极大改变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医生该怎么面对这些“聪明”的患者,值得深思。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患者会明白医生的诊断依据,了解医生的诊疗活动,从而参与到诊疗过程当中。患者知道更多信息以后,如果医生的说法不能使其信服,便会对医生的诊断提出质疑,甚至给出自认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医生需要听取病人及家属的观点和并尊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选择。病人和家属的知识范围,价值观,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应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候被考虑到。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是该叫停医疗机构技术崇拜的时候了

  理顺医疗价格第一步:做好医院运行成本核算

  中医药民族医药国际化需各方聚力

  媒体披露京津冀医疗合作:多靠私人关系

  全面放开二孩 “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

  量化疾病负担和药品价值:药品消费新模式即

  互联网医疗渠道对健康险有多少意义

  都找医保“要钱” 医保也诉诉苦

  什么是“413”移动医疗模式?

  临床研究机构的发展能成为GCP的主角吗?

开发什么医疗器械,最有市场前景?

全球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市场规模2021年将增长

医药代表成为正式职业 行业制度亟待建立

乡医院人才流失 两年无外科医生

医疗机器人千亿级市场在望 已到产业暴发临界

2016,影响处方药销售的5大关键

怎样才算合理用药?

肿瘤领域会成为下一个移动医疗的爆发窗口吗

艾伯维:修美乐之后的猜想

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