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北京:试点取消门诊输液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今年3月航空总医院在京率先取消门诊输液。日前,记者从该院了解到,经过三个月的试行,医院药占比、抗生素使用比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均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更是下降了五成。虽然仍有市民对取消输液存在疑惑,但专家明确表示,“滥输液”不仅会增加患者负担,更会产生耐药性,最终带来无药可用的严重后果。

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按药品剂型统计显示,注射剂不良反应率高达56.7%,提示静脉注射安全风险高,医院有责任加强静脉注射剂的监管,患者应改变对注射剂的依赖程度。

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航空总医院在今年3月率先提出取消门诊静脉输液。据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介绍,从今年316日起,医院在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同时,撤销了门诊输液室的建制,并严格规定:医院门诊(除儿科、急诊、麻醉外)医生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病情紧急的转急诊科治疗;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审慎开具静脉输液。医院儿科静脉输液暂时保留,但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对静脉输液患儿必须做到一日一诊,每日关注患儿输液效果和不良反应。对违规行为,医院也制定了相应处罚措施。

据航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张明霞介绍,没有取消门诊输液前,每天输液人数达到200300人,座椅时常不够用。取消门诊输液以后,原来的输液区准备建设急诊ICU

在采访中,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患者表示疑虑。“取消门诊输液,输液要从门诊转到急诊或住院部,会不会耽误病情呢?”针对部分患者的疑虑,高国兰解释说,在国外输液是用于抢救病人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国内门诊大量输液这与患者的就诊治疗习惯有密切关系。实际上“滥输液”,不仅会导致患者的耐药性和相关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带来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增加患者无谓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在航空总医院实行三个月以来,医院的药占比整体下降了3个百分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也同比下降51%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安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新付费方案 引导

  CFDA:中国疫苗产品监管体系已通过WHO再次评

  民营医院数量持续增长 但仍处于初始阶段

  印度医药产业的仿制药安全问题再受关注

  广东:新药临床试验网上线 服务公众和受试

  基因检测重启 市场定价约3500元

  广东药交所拟建药品非诚信交易名单 多上市公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分子影像设备成功用于乳

  CFDA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低价药地方清单公布时限已至 6省仍无动作

河南省:2014年关于降低多索茶碱粉针等中标

陕西省:关于规范药品数据库信息的通知

河北基药招标落地分类管理 高质量层次者保留

湖北基药招标目录出炉 800个品种招标工作渐

MEDTEC中国展推动中国医疗产学研相结合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制药榜

河北:241种低价药品多为常用药

海南:低价药品目录公布 共155个品种

万金良药:MNC抢滩中国基层医疗市场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分子影像设备成功用于乳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