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透露,2012年,我国医药外贸出口额达到476亿美元。目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每年都实现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增幅远高于国家整体外贸进出口的总水平。其中,中国对非洲、俄罗斯、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医药出口不断增加,去年的出口增幅更是高达20%左右。
在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变化和我国医药内需发展强劲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3年春天,制药行业强劲复苏的春天也随之而来。2013 年1月至2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4亿元,同比增长22.70%;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7.4亿元,同比增长24.30%。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皆再创新高,行业复苏趋势强劲。同时,医药对外贸易也延续去年的增长态势,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出口额达到12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4%。
非洲带动出口增长
据记者向医药界资深人士多方求证,今年,中国医药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以非洲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带动的,一些来自中东、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的采购商也参与其中。尤其是非洲已成为中国医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并成为中国本土制剂出口的第一大市常
医药界资深人士夏先生告诉记者,中国对非洲国家医药产品出口增加,一方面是因为随着非洲经济快速发展,非洲各国持续扩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使其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医药产品的价格相比发达国家要低很多,尤其是制剂类药品价格,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自1963年中国向非洲大陆派遣第一支医疗队以来,中非卫生医疗合作一直被视为南南合作的典范。50年来,中国共向非洲45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医疗队,救治了2亿非洲民众。北京紫竹药业是中国最大的生殖健康用药科研和生产厂家之一。通过经销商代理销售的方式,紫竹药业的生殖健康药品已经在非洲的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市场上销售,“但若想进一步扩大非洲市场,还需要在非洲直接投资建厂。”医药界资深人士周磊告诉记者。
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国际化
对于目前困扰非洲大陆的疟疾、血吸虫并脊髓灰质炎等病症,中国有着丰富且成功的防治经验。当前,中国已经能够独立生产几乎所有的常规计划免疫疫苗和绝大多数二类疫苗。然而,国际资格认证的缺失和对全球市场了解的缺乏,直接将数以万计的中国医药产品挡在了全球市场之外。
“现在,中国有几个在非洲和国际上很有名的产品,比如青蒿素抗疟药物以及避孕用的皮下产品,但它们进入国际市场有困难,这是因为如果想让国际组织购买(这些产品),就要让它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证,而这个认证的要求很高。很多中国厂家缺乏医药产品国际认证方面的经验,不一定能通过类似认证,也就进不了国际市常另外,也有不少中国药企虽然对国内市耻熟悉,却不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有很大需求,他们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走向国际。”周磊对记者说。
对于中国医药产品和企业的非洲之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春天已经来临,但除了单纯的医药产品出口,中国企业更应该逐步走向医药技术转移、合作研发的新型合作模式,寻求中非卫生发展的共同丰收。
欧盟62号倒逼中国药企练内功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大有作为,中国医药产品要走的路还很长。它们不仅面临着认证方面的“技术障碍”,也面临着各个市场的“准入门槛”,欧盟62号令就是其中一例。
记者向医药界人士多方了解后得知,国内很多药品都是重复生产,缺乏创新,与欧美国家技术先进、质量精良的药品生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欧盟市场难有竞争力。更严重的是,欧盟针对原料药进口的62号令今年7月即将正式执行。该指令提高了原料药的准入门槛,中国药企出口欧盟也将遭遇新的危机。有中国药企更声称,原料药企业洗牌局面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