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元。不过即便如此,该碘化油的区域供应方仍然表示供应紧张,并时常缺货。
据《东南快报》报道,福州市第一医院的国产及进口碘化油都系由福建广药洁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洁达)中标供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欲电话采访广药洁达,一位市场部人士表示该部门不接受相关采访,随后记者再次联系另一部门,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会将记者的采访问题上报领导然后回复。
上周,一位杨姓医药代表向记者表示,其与广药洁达是合作关系,目前福建区域碘化油是由其负责采购和销售。该药代透露目前国产和进口碘化油都没有进行过招投标,原因是货源紧张供应不稳定。虽然进口碘化油价格已是国产碘化油价格的数倍,常规意义上进口药都要比国产药贵,但国内销售的加柏碘化油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差价甚至达到10倍。
据其介绍,加柏在欧洲市场的定价为1500元人民币一只(10ml),在东南亚地区的售价也高达1300元人民币一支,即使在2000年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售价也要180元以上。目前随着原材料成本上涨,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已经与成本倒挂。
根据他提供给记者的加柏碘化油销售单据复印件显示,2014年2月,英国一支10ml的碘化油售价为130英镑(1512元人民币);2014年5月,中国香港一支10ml的碘化油售价为1500元港币(1195元人民币);2014年6月,在欧洲的售价为198.74欧元(1670元)等。
据悉,加柏碘化油的主要成分是罂粟籽油,对于治疗肝癌具有较好效果,同时还有镇痛作用。“现在不要说1∶2(买一送二),就算是1∶3(买一送三)加柏公司也拿不出更多货源。”该药代如是表示。
涨价或是唯一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加柏集团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其核心产品为碘化油。杨姓药代表示,加柏公司认为,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碘化油价格和其市场价格相比严重偏低,故而在中国的供应量一直处于相对紧张状况。比如上海某知名治疗肝癌的三甲医院等加柏的老顾客,能享受一定的供应优待,不过为了弥补加柏亏本销售碘化油的损失,医院同时也向加柏公司采购三代显,在使用高峰期,甚至达到了1∶10的采购量,根据加柏公司提供的数据,其一般销售配比约为1∶3~1∶5之间。相比之下,福建区域一个月的使用量可能只有500~600支,还比不上上海一家医院的需求,故而目前在福建1∶2的销售已经很难拿到货。
该代表透露,目前加柏公司正在等待中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此后或将把价格上调至700~800元一支。“一口气提到1000多元可能市场不容易接受。”该药代表示,届时加柏碘化油的供应或能满足更多需求。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致电加柏集团中国区域合作伙伴弘利医疗的市场部,接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负责人丁先生(KevinDing)和陈女士(CathyChen)都在出差,归期不定,暂无法回答记者的问题,同时表示将记下记者的采访问题和联系方式。
厦门一家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医生表示,目前很多国产廉价药生产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才让医生不得不选择进口药品,而一些进口品牌由于垄断市场,对于价格和销售方式有绝对主导权,医院面对“霸王”条款很是无奈。他认为,尽快推进价格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一些药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而国产药应该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针对碘化油这样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廉价药物保障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解庆东早在《中国药业》2012年08期就发表研究论文“由廉价基本药物短缺看我国医药行业体制弊端”,文章指出,我国药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中,在管理制度上有不妥之处。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在生产、流通、销售上都要突出其特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药品要有有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政策,才能有效保障供给。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成本大幅上涨前提下,适当涨价或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