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涉及医药产品数目众多。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此次调整医药类产品共涉及67个海关编码,包括西药类产品编码55个、中药类编码4个、医疗器械类编码8个,为历史上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医药类产品较多的一次。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表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能够适度抵消内外部环境对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提升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的性价比。此次退税率调整的品种均具备拥有高附加值、国际竞争力、低耗能的特征,对出口导向有引领作用,提振了医药企业外贸信心。
提升出口产品性价比
出口退税是体现贸易公平的一项国际通用政策。2007年,在国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减少低附加值、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情况下,出口中占比巨大的大宗原料药曾遭遇退税率下调。
而此次调整则具备明显不同的导向意义,调整的产品大多是高附加值、代表中国制造水平、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并且,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幅度多数较大,所列原料药产品退税率多数从9%提高至13%;所列制剂、生化药、中药、医疗器械产品退税率全部从15%提高至17%。调整所涉产品,2013年全年合计出口额74.54亿美元,惠及企业5424家;2014年1-11月合计出口额达94.26亿美元,惠及企业6100家。
对于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背景和原因,孟冬平分析认为,在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近年来,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增长由20%以上逐步下降到目前的个位数。虽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但从高速增长转为低速稳定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际医药市场需求增长减缓。欧债危机引发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并进而影响到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致使国际医药市场增长受到抑制。二是中国医药产品因环保、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增加,出口价格竞争优势逐步丧失。三是主要竞争对手(如印度)个别产品19%的高出口退税率及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叠加效应,加剧了中国医药商品出口的竞争压力,已形成不公平贸易。因此,我国提高出口退税率是当下必然的选择。提高出口退税率能够适度抵消内外部环境对中国医药商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医药商品出口的性价比。
增强企业出口信心
深圳沃兰德药业主要出口的原料药盐酸去氧肾上腺素(苯福林),调整退税率后,退税率由零一跃提高至13%。该企业董事长李琨表示,十多年前,苯福林一直由德国大药企一统市场,目前沃兰德是中国该产品惟一生产供应商,在国际市场约占25%的份额,最多的时候年出口量可达20吨。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加上印度化工医药企业的锐进与印度卢比的贬值,使该企业争夺国际市场变得十分困难。2012年,因出口编码归类问题,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出口退税率变为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出口压力。同时,印度制药企业从中国采购苯福林基础原料有退税,而中国企业加工成科技含量(手性技术)与附加值更高的制成品反而是零退税。由于汇率、原材料、人工上涨等因素,已经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而税则的误伤更使企业雪上加霜,如此下去,中国企业生产的苯福林可能面临退出国际市场的结局。
李琨介绍,目前苯福林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与印度竞争,在零退税的情况下,沃兰德要坚守市场份额,只能贴钱。出口退税提高到13%以后,沃兰德具备了与印度竞争的条件,出口退税的钱可用于向上游延伸,建立基础原料基地,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收益,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
孟冬平表示,2012年我国海关曾开展“国门之盾”专项治理行动,由于海关编码归类模糊,有些医药出口商品遭遇调查和处罚,有的商品出口退税降为零。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品种中有一部分是对前期海关错误归类的纠正,明确了这些品种的退税率。
李琨介绍,退税政策是支持出口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尤其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支持生产附加值与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淘汰的是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这样才能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