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药电商,行业总有着不同的态度与看法。作为站在行业发展前沿的上市医药公司,从他们公布的半年报可以看出其对医药电商的态度颇为复杂。
记者梳理了主板163家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除一心堂、益丰、老百姓、大参林外)的半年报发现,早期已经布局医药电商的企业,电商的业绩还是有不少亮点,像云南白药、仁和药业、太安堂等;也有部分企业则表示将加强这方面业务的开拓力度;不过更多的企业对此依然是“只字不提”。
至于背后的原因,结合这些公司半年报以及医药电商发展现状来看,行业政策是最关键的要素。
微不足道的电商业务
在这163家上市公司半年中,提及到医药电商的企业仅有23家,如果是已经在运营医药电商业务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医药电商在整个医药市场的“尴尬”地位。
在这23家提及医药电商的企业中,还有一家企业是在剥离电商业务的。康恩贝在半年报中提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3.27%,但按剔除去年末处置的珍诚医药并表因素后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21.34%。”此前,康恩贝就把旗下的B2B平台珍诚医药转让出去了。可见,医药电商并不是“一块肥肉”,运营不顺的话很可能成为企业的“包袱”。
当然,如果运营得当,电商业务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据国药股份的半年报,旗下的电商平台国药商城,截至6月末,共新增客户1628家,已拥有线上客户7844家,今年交易订单 10132笔,订单量同比增长45%。
广药白云山旗下白云山医药销售公司通过拓展白云山金戈电商渠道的销售,使得上半年金戈电商渠道销售同比增幅较大。自有电商广药健民网及广药白云山天猫店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销售同比增长30%以上。像云南白药、仁和药业、太安堂等大力拓展电商渠道的企业,它们的电商业务继续延续着持续增长的势头。南京医药半年报显示,净利1.12亿元,电商收入5千万元。
此外,有不少现已尝试电商业务的企业在半年报中表示,将继续强化电商渠道的驱动力,为业务打造新的增长点。
九芝堂表示,“大健康在稳定发展医药渠道的同时大力开发商超渠道,并积极尝试和探索电商、微商等现代销售模式。” 马应龙则以线上推广,线下引流,优化电商业务结构,丰富品类结构的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健康元在保健品方面,也将加大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渠道开放及推进力度,加快探索新模式。
虽然医药电商潜力巨大,目前也有一批代表性的企业,但从整个医药市场来看,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影响力依然微不足道。
绕不开的行业政策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商已经成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造就了不少商业神话。医药电商是否能复制或借鉴其他行业电商的发展经验呢?可惜的是,在医药电商领域,互联网思维终究绕不过行业政策的围墙。
在163家的上市企业中,基本上是医药工业企业,它们最大的市场是医院终端,因此在处方药禁止网售的政策环境以及现有的营销模式下,让它们触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它们早已建立了辐射各业务区域的销售团队、营销体系,除了B2B模式,其他的医药电商模式根本不适合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OTC市场,由于零售药店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这些工业企业更愿意与药店进行合作,这样既能发挥现有营销团队的力量,又不会对现有的营销体系造成冲击,与其在未知的领域开荒,不如在熟悉的领域精耕细作。
实际上,即使是在当前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占比、实施二票制等政策变革的时代,再加上成本不断增加,大部分的上市企业在半年报里的表述基本是优化改革当前的营销模式,而非进入医药电商领域。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以“互联网+”的思维,融合线上、线下的要素进行模式创新,在政策壁垒重重的医药电商领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