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家发改委通知,调整20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平均降价15%。此番“降价风”再度来袭,却意外成了医药板块的助燃剂。当日,申万医药行业指数领跑A股市场,涨幅高达2.53%。
2011年至今,第一轮化学药品价格调整已经先后分5批进行,大部分属于临床常用药品。业内人士指出,化学药品本轮价格调整已经基本结束,具有单独定价权和独家品种的企业仍是赢家,此后调整对象可能会转向中成药价格。
降价冲击有限
“可以很明确的说,此次限价调整不会对我们的产品价格产生太大的影响。”在恩华药业证券事务代表吴继业看来,最高零售限价调整并不会对实际招标价带来冲击。以占恩华药业收入比例较高的咪达唑仑片剂为例,最高零售限价从原来的29.7元,下调至24.7元,降幅为16%。不过,目前咪达唑仑片剂招标价仅为18.5元,远低于最新的零售限价。
国家发改委通知,从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平均降价幅度15%,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0%。不过,此次涉及的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多数存在零售限价高于招标价的情形,因此对于相关医药企业的影响有限。
腹膜透析液是华仁药业上市以来力推的募投项目,被看作是推动公司业绩高成长的关键。此次药品调价通知中,腹膜透析液首次被纳入到了最高零售限价范围内,2L双联双袋产品的限价为34.6元。华仁药业董秘龚凌表示,“近期腹膜透析液的招标价格一直维持在28元左右,价格并没有明显变动”。目前,国内腹膜透析液市场由外资广州百特垄断,国内企业经过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2012年的市场规模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增长。龚凌指出,“现在国内企业还处于齐头并进、大力发展的阶段,还没有进行价格战的必要。产品进入限价范围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和企业相关部门沟通。”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招标价而言,最高零售价格下降对于制药企业的影响有限。相比而言,本次药品价格调整对外资药品打击更大,因为外资药品零售限价与招标价格之间的空间相对较小。本次最高零售限价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外资药品的盈利空间。例如治疗乙肝的恩替卡韦,降价后的最高限价只有169元,大幅低于外资药品的零售价。
药企喜忧参半
1月8日,天坛生物、上海莱仕强势涨停,成为了医药板块的排头兵,产品提价成为推动股价飙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发改委药品调价文件显示,人血白蛋白注射剂10g50ml/支零售限价从360元上调至378元,12.5g50ml/支从427元上调至4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