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差价政策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面铺开,或许不意味着它能轻易攻克县级医院的堡垒。
目前县级医院改革仍在试点中,为了解决药品零差价所带来的资金问题,江苏、陕西、湖北等试点地区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补偿机制。
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补偿机制的完善,这条法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县级医院改革上。2011年年底,卫生部官员在一次卫生会议上称,陕西、湖北、江苏等18个省份已正式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时至2012年9月,试点地区江苏的改革路径,终于引起外界的关注,引人争议的“二次议价”也随之浮出水面。
议价
所谓二次议价,是指医疗机构在省级药物招标结果的基础上,对中标药品进入医院采购之列时,进行再一次杀价。
常熟是江苏地区的县级市,常熟二院是试点中的县级医院。江苏地区的二次议价从常熟拉开帷幕。2012年10月初,常熟市卫生局做出了针对在销售额排名前300位的药品进行议价的决定。
首先,当地卫生局在管理层面成立了议价小组,由张姓副局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5人左右。
而负责出面与药企谈判的只有两人,张姓副局长和常熟二院的一位院长。
关于议价环节,医药企业人士透露,几乎是一场宣讲会,议价组成员宣布品种和降价幅度,如抗生素品种降价幅度在15%到20%,专科品种下降10%。
“开始大家都想争取一点空间,组长说这次谈判不成功的品种将禁止在全市公立医院销售。”刘伟是福建一家制药企业的销售经理,他手里有三个品种在常熟市内的公立医院销售,面对坚决的议价氛围,他与董事长沟通后,选择了妥协。
而这次议价,从卫生局层面代表了全常熟市公立医院的采购态度。因此,不让利的药品,都将被清出常熟市场。
这场谈判以微小的“妥协”结束,最终的降价幅度普遍为14%左右,少数外企品种和国内品种降幅在3%-5%之间。
为了保证谈判的有效性,企业被要求进行了当场签字确认。常熟的此次二次议价执行时间为11月1日。“也有少数品种没有谈拢,前几天别的药企正忙着从医院清理未销售完的库存。”刘伟透露。
价差
常熟市的二次议价范围圈定300多个药品,普遍降幅14%,少数在3%到5%之间。也有药企人士透露,最终降价的药品数量远远超越这一数字。
但在医药人士看来,二次议价的背后是一个数字游戏,并未直接节约采购成本,如常熟、吴江地区,议价价差这笔钱直接注入了当地的政府基金或者专用账户。
从表面来看二次议价“风平浪静”,如一个药品原来的中标价格是20元,二次谈价后价格降幅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