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国艾滋病防治28年重大研究回眸

编者按:自1985 年北京协和医院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已步入第28 个年头。在与艾滋病斗争的过程中,发生的最根本改变是艾滋病从“令人恐惧的医学之谜”转变为确诊艾滋病不再意味着宣判死刑。然而,近年来艾滋病防治的重大进展以国外居多,国内的研究却鲜有人知。本报记者访问多位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历数近年来国内重大研究,特与读者共分享。

基础研究:抗HIV 潜伏治疗有突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吴昊教授牵头的“十一五”专项课题“HIV 病毒储藏库的控制策略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1)建立HIV-1 病毒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以此对病毒储藏库进行分析,揭示了HIV-1 病毒贮藏库动力学变化的特点;(2)在我国首次建立规范化的HIV 前病毒研究队列和系列标本库;(3)建立了HIV 潜伏感染的T 细胞、DC 细胞及干细胞研究模型;(4)建立了潜伏感染的转基因小鼠模型;(5)建立了天然植物化合物粗提库,筛选出具有HIV-1 潜伏病毒激活作用的3 种天然植物;(6)发现1 种中药造词及6 种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ADC)抑制剂对HIV 潜伏具有干预作用。初步阐明其中2 种HDAC 抑制剂的干预作用与NF-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及HIV 调控区(LTR)核小体1 上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关。这些化合物有望率先进入我国抗HIV 潜伏治疗的临床试验,弥补我国在抗HIV 潜伏治疗领域的空白,并为艾滋病的彻底治愈开辟新途径;(7)发明了一种位点特异整合性慢病毒载体及制备方法(专利已授权),该载体与RNAi 技术结合将成为抗HIV-1 潜伏的新型干预技术。

筛查:从源头阻断HIV 传播

吴昊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筛查及防控策略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一种经济实用、高通量筛查HIV 感染的方法。根据我国主要流行的HIV 病毒株设计多套引物,结合小型集合和逆转录PCR(RTPCR)、巢式PCR 等技术,成功建立用于HIV 感染的核酸集合检测方法,使检测成本降低98%,应用该方法在高危人群中进行HIV 病毒核酸筛查,可及时发现早期感染者并进行干预,有效降低HIV-1 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2)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及非政府组织(NGO)三位一体”的高危人群急性期筛查模式,建立了6000 人的男同性恋接触人群(MSM)高危人群队列及310 人的HIV 急性感染期患者队列(全世界最大的HIV 急性感染者队列)。通过锁定高危人群及感染时期,管理传染源,阻断艾滋病传播,建立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最终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3)在建立新发感染者队列的基础上,创建了系统的标本库、数据库、实验技术及质量控制平台,为研究艾滋病疾病进展状态(长期不进展者、典型进展者和快速进展者)的流行病学、病毒生物学、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和人类基因特征提供数据平台及技术平台,从而获得我国HIV 传播和疾病进展规律的关键数据,为研发新的治疗方案、获得疫苗新靶标提供重要依据,亦为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奠定科学基础。

预防:推广药物试点降低相关死亡

第十二届吴杨奖获得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教授自1995 年开始,率先深入吸毒者等人群开展系列干预试点,作为技术负责人,设计美沙酮治疗吸毒试点并策划全国推广,使美沙酮治疗从2004 年8 个试点门诊共治疗1208 例吸毒者,发展到2010 年701 个门诊共治疗30 多万人,预防了近万人感染HIV。2005 年以来,吴尊友教授探索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量化管理,促进感染者发现、干预、治疗等,使HIV 新感染从2005 年的7 万人降至近年来约5 万人,治疗患者人数从2005 年的2万人上升至2010 年的10 万人,预防了大量艾滋病相关死亡。

治疗:探索适合中国的方案及国产药物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HIV治疗的年度突破——《科学》杂志评价

  复方利血平片市场不再“一药难求”

  我国麻疹发病率创历史新低

  世卫组织称全球疟疾防治取得成绩

  我国将推血液制品“倍增”计划 力争十二五翻

  立普妥专利到期 中国药企瞄上仿制药商机

  FDA认为拜耳口服避孕药获益大于风险

  骨髓移植治白血病或将步入“微”时代

  多种野生中药材陷濒危困境 人工种植难解危局

  希爱力全球市场份额提升或可打败伟哥

未来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面临三大制约因

高端滋补类中药材销售增温

陈竺:用好中医药资源 避免边缘化

家护器械技术进步难改服务发展滞后

滋补类药材领涨 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止跌

抗生素需求萎缩 企业出招“过冬”

肝病生物治疗技术广受关注

鼓励国产化 医疗器械潜藏2000亿蛋糕

中医药融入医改 发展获“大补”

虫草被谁炒成了“贵金属”?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