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赛柏蓝曾经做出过当时很多人看来是惊人的预测,招标管制丧钟已经敲响,警钟正在长鸣,赛柏蓝当时认为本轮的招标很可能是现有招标管制政策下的医药招标末年(当时的判断“本轮招标”是指2015年启动的新一轮全国性药品招标采购,但是现在来看,当时的推进速度略慢了一些,延续到2016年局部地区仍在完成之中,此处的“末年”指的是政策出台年份,即2015年出台的招标管制政策)。
当时,赛柏蓝列出6大原因,分别是:
一、招标管制政策与党中央精神严重背离
二、公立医院要是改制了,招标主管部门不再具有唯一话语权,可以不听话
三、医保管办分开,商业保险介入将废掉扭曲的招标管制
四、国务院明令禁止设定变相行政审批招标管制遭遇终极困境
五、发改委放权药价管制招标管制的同盟军已覆没
六、国家六部委共同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清障碍,招标管制危危可及
现在,当我们在重新审视现行的药品招标管制政策时,我们对于结论更为肯定:现行管制政策下,正在进行的这一轮的招标或将是省级招标的绝唱。如果是2014年,我们的判断是基于国家宏观政策,那么,现在,我们的判断基于现在医药圈发生的事件和已经出台的国务院政策作出的判断。
一,招标新政的自我革命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有关药品采购的文件,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下发的招标文件,其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业内称之为7号文,这也成为招标领域最重要的政策。当时,大家换汤不换药,并未认为有太大的革命。
然后今年7月份,刚刚从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司长一职退下的郑宏对7号文做了解读,提演讲的题目是《发挥市场机制通过分类采购保障药品供应》。虽然郑宏已经退休,但是,作为药政部门一把手,其对招标、医药政策的解读,其实非常权威。
首先,演讲的题目其实就暗藏玄机,郑宏表示,7号文跟以往的文件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和创新,以往药品价格很多是由招标价格确定,而7号文重点强调了市场,通过市场确定药品价格。
其次,我们看后面分类采购:
采购总金额占比20%,品规占比80%的药品,实行直挂网采购。
部分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建立价格谈判机制。
采购总金额占比80%,品规占比20%的药品,纳入招标采购范围,约为200—300种药品。
当招标采购范围有两三百种药,直接挂网、价格谈判将成为常态后,这个招标管制还会有多大威力?
二,二次议价:对省级招标价格管制的颠覆
2015年以来,最为业界烦恼的就是“二次议价”,一家大的三甲医院、一个医联体,一个地市,反正,就是一句话,不降价就出局,这让不少医药人甚为痛苦。虽然,国家卫计委有关人士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只有医改试点城市才可以二次议价,但是,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医院补偿机制没有,财政补贴不到位,各地二次议价如火如荼,难以遏制。
大家都知道,此前的省级招标主要是建立两大管制:药品采购选择权管制和采购价格管制,即医院只能采购以中标价格采购在省级招标中中标的药品。现在,当二次议价遍地开花之后,省级招标的价格管制就失灵了。
三,医改明星三明新政:或彻底颠覆招标管制
三明是本轮医改最为耀眼的明星,今年年初,经过国务院会议认可,全国上下学三明。2015年11月25日起,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对医改、财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公立医院院长等进行集中培训。每期3天,预计将培训1700多人。
如果说二次议价破除了省级招标的价格管制,那么,今年,三明市一项政策则是彻底颠覆了药品招标采购选择权管制制度。
今年6月份,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药品耗材议价和相关账务处理的通知》(明医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