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新贤看来,民营医院机制较为灵活,医疗服务比以往有大幅提升。但民营医院的不足在于医疗技术团队不稳定。对此,蒋涛持同样观点。“最大问题是缺乏一批合格的全科室医生进行前期技术医疗服务。”目前,中国医疗机构并没有提供技术医疗服务,只提供重大疾病的治疗服务。国外是通过家庭社区医生,将病人初步筛选后进行分布治疗。而中国医疗体系却依然没有实现改变,国内患者的各种大小症状都前往三甲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2002年,中国医疗政策有限开放。但在开设医院、人才支持、银行贷款、医保支持等方面的政策皆不明朗,过去十年中国民营医疗只能在夹缝中生存。2003年,中国民营医院只有3000多家,截至目前已有11000家,净增2.4倍。
在中国民营医院20多年的变革发展中,福建莆田系占据着民营医疗80%的市场份额。在无政策、无贷款又缺乏信任的前提下,民营医疗在发展初期经历了成长阵痛。没有自持物业,纯粹租赁式发展,完全依靠自身“血液”循环生存。在此过程中,不乏有野蛮生长的现象。在陆培看来,在各行业处于最初原始积累的时候,一些违规的举动其实是为了生存。
“任何行业都会有这样的过程。现在已改变很大,有些民营医院甚至已击败国际化医疗机构,特别是专科。”翁国亮直言。
据了解,目前的医疗联盟阵营中已有三家企业在申请IPO上市。冯仑认为,每年在民营医疗诊治的患者达1.07亿人。再过5年,民营医疗体系将有3亿至4亿人前来就医,越来越多的人将接受民营医疗。
与多数莆田人一样,上世纪80年代,翁国亮白手起家,先后涉足很多行业,最终收获了“第一桶金”。1999年,凭借敏锐商业头脑,翁国亮收购了江西定南县人民医院,彼时在当地成为爆炸式新闻。后来,翁国亮发现药品采购价和市面零售价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翁再次投资发展“惠好医药”平价医药超市。
经过调研,翁国亮决定用超市的模式开药店,这完全打破了传统药店的业态。而第一家店面规模就达1000平方米。彼时,翁国亮的朋友和同事均不看好此模式,但翁执意要干。事后证明,平价药品超市的生意出奇的好,单店一天营业额可达20多万元。省掉中间环节,同厂家同药品,翁国亮的店面要比国有店面便宜30%。2005年,翁国亮收购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泓迪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并于2006年将公司更名为华夏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国内医疗投资管理,成为第一家专业致力于在中国内地进行医疗投资和医院管理的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以往被社会笑称“贴小广告”的莆田系商人,而今发展成为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型医疗连锁机构。
“过去十年是尝试,现在政策逐渐放开,必须抓住机遇。”翁国亮激动地说。对于现金流充沛的医疗联盟,快速复制发展并非难事。翁认为,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哪家强大的品牌医疗集团在从事望好医养城所做的事情,而未来5至8年,中国必定会涌现出一两家医疗界的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