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广东高院”)近日向媒体披露,已向全省各级法院下发了司法委托医疗损害鉴定的入选机构(2012~2013年度),医患双方必须在该名单内协商选定,或由法院通过摇珠选定其中一家作为首次鉴定机构,统一做医疗损害鉴定。
消息披露后,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有评论认为,广东高院这一做法,有望破解医疗纠纷诉讼的困境。
减少外碍因素之说
“下发司法委托医疗损害鉴定的入选机构名册,其实是执行广东高院2011年出台的相关意见的具体动作。”广东省邦达律师事务所、广东法学会医疗纠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继华如是指出。
周继华所指的,是2011年11月下发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医疗损害鉴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依照该《意见》,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可以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决定委托省内具备条件的医学会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其中,省内具备条件的鉴定机构名册和重新鉴定的鉴定机构名册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统一建立。
据介绍,此次的20家医疗损害鉴定入选机构由广东高院统一编制,其中既有医学会,也有司法鉴定机构。依照新的规定,医患双方先在该名单所列机构内协商选择,协商不成的,由法院依职权通过摇珠选定。换言之,不再分医疗事故或者医疗过错两种鉴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隐晦地指出,广东高院的做法其实是针对目前医疗鉴定市场的乱象,尽可能减少诉讼双方借用社会关系及金钱来影响鉴定结果。该律师指出:“地方高院出台这种指导意见或者指定办法,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审判实践;另一方面也是限制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从高院的角度看,是一个减少外碍因素的措施。对解决目前的乱象是有作用的。”
20家医疗机构之争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对广东高院此次圈定鉴定机构的做法提出质疑。东南大学卫生法学研究所所长张赞宁就认为,名册的制订已超越了地方高院的职能范围。
对此,周继华认为,广东高院是在目前充分考虑到医疗鉴定的现状,针对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存在的“硬伤”做出的折衷之举。该《意见》并非作为一种司法解释出台,仅是作为一种对下级法院的指导意见来提出,并无法律上的强制意义。广东恒生律师事务所丁浚律师也表示,此次指定20家医疗鉴定机构,确实是缩小了可供选择的范围,但由于入选的都是业内比较著名的机构,公信度较高,掌握的资源和医疗专家库的名单更丰富,也简化了法院处理案件的程序,法官对鉴定结果采信时不需考虑过多的外在影响因素。
除了鉴定机构在双方协商不成时会采用摇珠方式外,按照新规定,医学会接受鉴定委托的,由医患双方直接参与,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应专家,其中一名由医学会指定,实行合议制,人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