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利”成为了2012年药品零售市场的主题词,这种低位徘徊的行情仍将继续,为此,各大零售药店争相进行各种微创新以打破增长僵局。
日前,由特格尔中国药店采购联盟主办的“特格尔联盟2013工商媒新春沙龙”上,中国药店经济圈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对过去一年的医药零售行业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微”字被共同推选成为2012药店经济年度汉字。
之于医药零售行业,“微”是过去一年的微增长、微利、微创新以及微博营销……“微”不止是2012年度的汉字,更是这个时代的鲜活命题。
狭缝中微增长
刚刚过去的2012年可谓史上最多医药政策出台的一年,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无一不受震动。医药行业各项“十二五”规划发布已入尾声,对处于产业链末端的零售药店的扶持却着墨甚少。这一年,公立医院改革重锤破冰,“医药分开”加速推进,零售药店却难享改革红利,零售药店终端的压力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加重,其经受着来自基本药物制度和即将全面铺开的基层医疗服务的压力。在惠及各方领域的新医改中,零售药店亦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以下称南方所)中国药品零售分析系统数据显示,过去10年,药品零售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0.12%。受益于刚性需求和消费者自我药疗水平的提升,零售药店作为药品第二终端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然而,其获得的增长空间却在收窄。近两年,受全民医保、社区医疗等因素冲击,药品零售市场的增速已放缓至16%~17%。从药品零售终端的规模来看,2012年上半年的市场规模仅实现同比增长14%。
南方所预测称,一方面宏观经济、医药经济进入下行区间,另一方面,医药行业成本不断高企而药价水平整体下降,加上医改政策的冲击,零售药店的发展将放缓,药店终端市场将在低位徘徊,但考虑到消费者习惯的变化、老龄化的市场潜力、医药分开等因素,终端药店还将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全年最高增长速度为15.2%。未来终端药店的整合将会加速,多元化进程也将加快。
尽管增速放缓,但2012年的零售药店门店数量仍持续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药店总数比2011年年底净增1992家,店均覆盖人数下降至3164人,表明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与此同时,零售药店面临着客流量下降、销量增长难而房租、人力成本以及各项费用却持续上涨的困境,药店的高毛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药品零售业进入“吆喝不赚钱”的微利竞争阶段。去年,一条“去药店买药,一定要‘蹲’下来”的微博被热转进而被媒体热炒,也对药店经营毛利造成不利影响。
“特格尔联盟2013工商媒新春沙龙”上,与会人员认为,新医改、不断上升的经营成本和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是摆在零售药店行业面前的三座大山。药品零售行业已经告别高增长,进入缓增长甚至滞涨期。“微增长”和“微利”成为2012年零售药店行业最鲜明的特征。
微创新积蓄正能量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寒意正浓的零售药店也在一点点地为自己积蓄正能量。经历了前几年跑马圈地的扩张后,零售药店开始静下心来向创新要效益。在难以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时候,可以探索小创新。持续不断进行有益的“微创新”,最终或可使企业发展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012年,可以看到许多零售药店企业“微创新”的身影。比如特格尔联盟进行重新定位,通过“三会三班一游学七大平台”工程,特格尔联盟的品牌文化得以充分传播,品牌内涵进一步提升。
虽然难享新医改红利,连锁药店企业为求解“医药分开”破题之法而百般努力。比如云南一心堂首创“院店合作”模式,在医疗机构药房的基础上引入了零售药店营运、管理和销售的方法及手段,使合作药房具有医疗机构专业药房和社会零售药店的双重特性。一些连锁药店则通过开办连锁诊所“逆袭”,如成都德仁堂打造连锁中医馆,吉林大药房开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