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跨国制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发生了极大变化。在早期,跨国药企给本土企业带来的多是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并为本土企业培养了大批营销人才,西安杨森因此一度被誉为医药产业的“黄埔军校”。如今,跨国药企的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扩大,一些质量总监从跨国药企向本土企业流动,“海归”研发人才紧跟全球前沿技术,环保认证、职业健康认证越来越普遍……这种跟随与行业发展水平及跨国企业战略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跨国企业从早期的产品进入已发展到研发、生产等全方位进入,并逐步从高端市场走向基层;另一方面,双方竞争已从国内延伸到全球,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准入要求,本土企业需要做更多工作,而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鲶鱼效应”的跨国药企则再次成为了引领者。
3个多月前,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到浙江海正调研时发现,该公司质量总监曾任职于某跨国药企高级质量管理岗位,这样的情形他已经发现好几次了“以前都是营销管理人员从跨国药企向本土企业流动,现在质量管理人员的这种流动越来越多。这说明,国内企业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注重学习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式。”他说,“本土企业从营销至上到质量至上,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近年来,仿制药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中国本土市场,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根据IMS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长中,仿制药将有500亿美元的贡献。过去5年,其增长率高于全球药品增长率约4~8个百分点。
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是仿制药大国,但本土仿制药质量却并不乐观。而跨国制药企业近年来对仿制药市场的重视以及深度介入,将对中国仿制药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深度合作 生产高品质药品
不久前,礼来与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联亚药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原有风险投资的基础上再增资2000万美元。记者获悉,联亚药业将在未来几年内在其南通基地新建生产平台,以支持礼来品牌仿制药并增加其生产能力,而礼来将提供技术支持。
大约一个月前,先声默沙东(上海)药业有限公司和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两家“混血儿”合资公司先后亮相,其“母公司”——默沙东公司和中国先声药业集团,以及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辉瑞公司不约而同地表示,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是研发、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品牌仿制药。
诺华疫苗大中华区及天元生物药业总经理丁伟波告诉记者,与诺华合资后,浙江天元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硬件方面,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以前是低洁净级别的区域升级到高洁净级别;在软件方面也进行了改进,如物资转运要用封闭的专用转运车封签转运,且QA(质量保证部门)要加签,转运后QA要拆封。这些细节改进对于质量保证非常重要。合资后,在对天元流感疫苗生产的改造中,公司严格执行过程控制,增加了很多中间控制点,仅微生物限制监控点就从2个增加为7个,质量控制人员人数也大大增加,占总人数的13%~15%,当然,成本增加也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这样可以做得更细致,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丁伟波说,合资后,天元的员工在质量管理理念上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最重要的是质量,这种质量意识应贯穿到日常工作行为的细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