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跨国药企频换中国区掌门人

1、美国默沙东公司正式宣布,其全球肿瘤产品线的高级副总裁及总经理荣科瑞将于今年61日出任默沙东中国总裁,全面接管其中国区所有产品业务。而原默沙东中国总裁潘斌则转投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负责其总部的生产、供应链、采购和IT等业务。

2、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也对外宣布,亚太区总经理江维将接替康洛克出任新一任拜耳中国区总裁,并与20156月走马上任。

3、张文杰将于2015515日起接替李怡平担任安进中国区总经理,而李怡平则就任新基中国区总经理。

4514日消息,诺和诺德中国区总经理柯礼思即将于81日离任,这距离他接任中国区的职位两年时间。

201381日起,柯礼思正式接任诺和诺德大中国区总经理和诺和诺德高级副总裁一职。原大中国区总经理兼高级副总裁柯瑞龙结束了其在诺和诺德中国10年的任期,以及在诺和诺德集团近22年的服务,正式宣布退休。

有分析人士指出,跨国药企在同一时间选择更换掌门人,不仅能期待在业绩上有所突破,更希望新任领导能扭转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

在最近的一两年间,跨国药企在华的发展严重受挫,尤其是GSK、赛诺菲、礼来、西门子等多家外资企业接连曝出行贿丑闻。对此,业界普遍认为,跨国药企在华的光环已经褪去。

据《2014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的研究报告》所描述,中国医药市场已跃居世界第二。该报告认为,2014年我国的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近20%,并在未来三年都会保持高速增长。就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尽管多家跨国药企屡屡受挫,但也不愿放弃中国市场,只得逐步调整自身业务模式,已再次获得市场先机。

现如今,跨国药企在中国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市场需求正日趋饱和;曾经独霸市场多年的重磅药物纷纷通过专利保护;并且我国政府又针对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加大了打击力度。因此,跨国药企能否守住中国这块重要的市场就成为行业焦点。

进入整合时代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跨国药企集体更换中国区CEO的背后并非简单的巧合。

自从2013年的GSK事件爆发之后,对于整个医药行业都是一个调整的节点,各家跨国药企忙于应对更严格的合规审查与降价压力,无形之中利润就逐渐被压缩。某跨国药企高管在接受编辑采访时表示,整个医药行业都处在调整的阶段,跨国药企都为做转型的准备。

规则变了、生态变了、格局变了,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战略自然也会变。

中国区主帅的调整,可能只是整个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肯定还会涉及它们在中国的品牌战略和扩张战略以及投资战略等方面的全面调整。上述人士说。

目前,国内的医药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容量已日趋饱和。随着中国政府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逐渐加大,医药产业的全面升级改造,跨国药企当前的发展模式局限愈发显现。

各家跨国药企在去年展开业务置换,诺华接手GSK肿瘤业务单元,而其疫苗业务置换给GSK,另一方面诺华的动物保健业务也以5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礼来制药。业内普遍认为,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拐点已经出现,并估计2015年会是中国市场的整合年

据编辑的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全年国内企业间共发生并购150起以上,交易金额350亿元以上,这一浪潮也延续到了2015年。

跨国制药巨头之间的业务置换和资产重组很常见,但近年金额越来越大,整体业务打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曼哈顿资本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进表示,这是因为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加剧,资金压力很大,如果想聚焦在一些优势业务上,战略调整必须及时进行。

多元化求市场

除了传统营销模式之外,跨国药企都希望拓展多元化市场来占领新兴市场。

随着慢性病进入高负担期以及健康服务模式由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慢性病检测的需求越发强烈。据IDC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十大IT趋势指出,移动医疗将成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万艾可在华销量激增47%

拜耳医药保健在华增长14%

葛兰素史克高级副总裁:GSK开展商业运营新模

CAR-T巨头Juno收购德国Stage Cell打造CAR-T

鱼跃医疗拟通过收购高端公立医院打造产业生

赛诺菲3亿美元扩大与Selecta在乳糜泻药物研

丹纳赫138亿美元收购颇尔公司

强生两款医疗器械被召回 称均未在华销售

春雨正式宣布开设25家线下诊所 打造O+O全流

Watson:走进14家肿瘤中心,用以确定最佳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