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药标准化”企业缺位 制约行业发展

在国际上,中药产业是我国少数最有发言权的产业之一,然而中药标准化等问题却长期制约着我国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

2012年下半年以来,政府的中药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速。继2012928全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在贵阳结束之后,20121031上海市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中央与地方的联动性进一步加强。20131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标志着国家层面的中药标准化战略的行动方案正在日益明晰。

但在民间层面上,由于中药企业在标准化方面一直明显缺乏主动性,因而导致中药企业整体在中药标准化进程中长期缺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本应是标准化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标准化对中药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商机。但直至标准化进程如火如荼的今天,国内众多中药企业依然未能很好把握标准化战略与自身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在回避挑战的同时也错过了商机。

需知,我国的中药企业若能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创新、专利与标准化之间的关系,把握国家推进中药标准化战略的利好时机,我国中药市场依然有机会孕育出世界超一流的新型医药企业。

1.创新成果专利化

长期以来,中药生产多归于手工业范畴,即使到现在,中药企业也多将自己定位于传统制造工业,要让传统制造工业承载高要求的中药技术标准化必然成为难题。尽管国内中药企业对传统中药的理解和把握远胜外国,但缺乏的却是驾驭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改造传统中药的能力。因此,中药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具有将本企业定位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勇气和魄力。

在《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更多、更快地将传统的中药技术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融合,中药企业不仅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而且能使创新更为贴近市场。在国内,天士力是不多的依靠正确定位而迅速成长的成功案例。无论从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来看,还是从专利成果来看,天士力在中药标准化上的成功经验都值得国内同行借鉴和学习。

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是世界语言,中药企业如果学会新型生物化学技术解读,并改造中药技术,其成果就更容易受现代专利法的保护。从企业自身的标准化战略出发,必须在创新之初就瞄准“必要技术”领域。

一般而言,具有中药标准化可能性的中药“必要”技术可能存在于以下3个方面:首先,该技术是保证中药产品达到安全、有效等必要技术指标要求的技术方案,如消除中药产品某些毒副作用的技术等;其次,该技术是实现中药产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方案,例如对提取中药某些有效成分的含量、纯度的关键技术等;第三,该技术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大多数企业制造某中药产品的唯一可行的技术方案。除上述第三方面的技术不多见外,前两类技术都是中药专利标准化过程中不时会遇到的情形。因此,中药企业在研发创新的过程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去研发这些“必要技术”,产生创新成果,然后抢先申请专利。

2.专利成果标准化

中药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在行业中广泛推广,故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要有意识地回避专利技术,这样才能兼顾各方的利益。但是一旦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现状因素考虑之后,标准制定者发现大部分企业生产该产品都绕不开这些“必要技术”专利的话,那么他们应当考虑的就不是“应不应该采纳”,而是“如何采纳的问题”。

将“必要技术”专利纳入标准是很多技术领域都不可避免的过程。例如在电信领域,ETSI(欧洲电信标准机构)截至2001年就已经搜罗了4026个必要技术专利,因而电信行业的标准化必然要与“必要技术”专利融为一体。

但从中药标准化的角度出发,由于只有生产某种中药产品绕不开的技术(即“必要技术”)才有转化为标准的可能性,加之企业的资金和能力有限等问题,所以中药企业应当力争取得“必要技术”的专利。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遭遇外资集体抵抗 植入性医械限价令或推迟

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10大趋势预测

糖尿病用药市场烽烟再起

药品采购更重市场配置 医药电子交易平台出力

7年内中国医械市场规模将超日本

我国医疗产业过分依赖进口 原料药出口受压

金银花行情仍将震荡

肝素钠原料药市场上演三雄争霸

对外许可改变药企研发生态 看原研药企掘金

标准缺失 我国中成药缺少创新产品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