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发生的伤医事件让人们感到,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之间仿佛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一方面患者对医生的投入甚至殴打事件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多有抱怨。5月13日,中国医师协会召开“重塑诚信共建和谐医患”座谈会,并在会上宣读倡议书,建议媒体不炒作涉医报道,同时在保障医护人员权益时,政府绝不能缺位。
本次座谈会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对于医生、患者和媒体的关系,巴德年在会上直言,将医生和患者关系定位卖方和买方,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舆论误导。巴德年院士一改以往科学家预测医学趋势的儒雅风格,立场鲜明,观点明确,直指当前体制问题。以下为巴德年院士会上七大精彩观点:
1.医生和患者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疾病才是共同的敌人,还没上阵战友间先打起来就完了。
2.把医生和患者看成是卖方和买方的关系,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舆论误导。比如胃部手术,在患者全麻情况下,究竟是全切还是切一部分,这绝对与买蛋糕时候考虑买大买小是不一样的。
3.为什么在各行各业中,学医的博士最多?因为患者不是把病交给医生,而是把命交给医生,医生是患者的依靠,责任太重大了。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说,给患者开的第一张处方不是阿司匹林,不是青霉素,而是关爱,医生要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帮助。
4.社会长期存在一种说法:好好的人活着进医院,怎么就死了呢?其实媒体要在这方面进行宣传引导,也就是到现在为止,医学没有能力保证所有人都不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要在对疾病本身的宣传当中误导公众。
5.长期以来,卫计委总说“要管理13亿人的身体健康”,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卫计委首先要管好自己带领的这条队伍,也就是600万医护人员,这意味着一旦出了事,卫计委要第一个站出来为百姓进行说明,比如组织专家评判。政府不萎缩,社会才能和谐。
6.网络上有很多博眼球的内容,将来中国医师协会要代表医护人员对损害医生和患者关系的黑媒体、坏媒体进行声讨,那些给国家和百姓的添乱媒体,绝不能让他们得到便宜,只要坏,就把他搞垮。
7.中国医生负担如此之重,待遇又如此有限,这种现状是急需改革的。科技人员收入要进入我国中高收入水平,美国医生待遇比联合国秘书长还要高。希望媒体帮我们呼吁,要改善医生待遇,体现医生尊严,同时医生也要改善服务,满足老百姓的要求。
重要的话需要强调,小编精编巴德年院士语录如下:
1.医生和患者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2.医生和患者不是买卖关系。
3.患者不是把病交给医生,而是把命交给医生。医生给患者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4.医学没有能力保证所有人都不死。
5.卫计委要管好自己带领的600万医护人员。政府不萎缩,社会才能和谐。
6.中国医师协会要代表医护人员对损害医生和患者关系的黑媒体、坏媒体进行声讨。
7.要改善医生待遇,体现医生尊严,同时医生也要改善服务,满足老百姓的要求。
附:
“行动起来,共建和谐医患”倡议书
最近一段时期,中国的医疗界颇不平静,先是“魏则西事件”、再有先后发生的广东和重庆伤医案,徐州的“肾脏去哪儿案”更是火上浇油地撕裂医患互信。
针对一系列本不应发生的事件,我们愤怒、我们失望,愤怒失望之余我们深思:是什么导致了今天这一状况,我们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深思过后,我们庆幸,矛盾固然存在,希望在我们心中!
中国的医患关系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今天党和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伤医违法犯罪,媒体和医护人员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能力有信心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冰已经开始融化,希望就在您身边。
医护人员的价值在于呵护生命,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就是关爱生命、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命健康,我们的医疗体制确有改革的空间,给改革以时日,给医护人员以关爱是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员应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