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到期的悬崖日益逼近,礼来终于开始发力,正式布局仿制药生产。
礼来中国区总裁艾博来(Eric Baclet)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坚持做品牌仿制药。”
2011年至2015年期间,礼来有6种专利药专利到期,涉及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据了解,这家排名世界前十的美国药企在其136年的历史中曾一直以风格稳健著称。
但艾博来也透露出其对礼来在中国的规划,即使是在将来仿制药产品上市之后,其在中国原研药物仍然会占据礼来产品线90%以上。
2012年6月,礼来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计划在2015年前推出15款新药,重点为治疗糖尿病、抗癌药物和治疗精神性疾病的药物。
但与开发原研药相比,如何应对专利到期,似乎更为迫切。
专利悬崖
不管跨国药企是否愿意,悬于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挥下。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刘宇刚表示,从2011年到2015年,全球医药行业将共有涉及1000亿美元的专利药到期。2012是名副其实的悬崖,有达400亿美元的专利品种受到影响,而2013年受影响的将有130亿美元的专利品种。全球权威医药健康咨询公司IMSHealth调研报告也显示,全球前20大药企平均有35%的药品于2009-2013年之间到期,其中包括辉瑞的立普妥、葛兰素史克的Sere-tide/Advair、百时美施贵宝的Plavix和Avapro、惠氏的Effexor和礼来的再普乐(Zyprexa)等全球知名药物。“(专利)到期后,专利药的销售额中的70%都会被原研药抢走。”刘宇刚称。
礼来已经感受到市场的变化。2012年三季度,虽然其净利润同比上涨7%,至13.3亿美元,但当季调整后每股盈利79美分,低于FactSet分析师预期的84美分。而与之相关的数据是,礼来旗下畅销抗精神病药物——再普乐2012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仅为3.75亿美元,在专利未到期的2011年之前,再普乐的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
2012年6月,利用旗下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礼来正式投资南通联亚,意在布局品牌仿制药生产。这与其竞争对手,如拜耳,执着于只做原研药的策略有所不同。“我们将坚持做品牌仿制药。”礼来中国区总裁艾博来(Eric Baclet)表示。诞生于2007年的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首笔投资额为1亿美元,目前已经投资9家企业,共7000万美元。这9家企业中,南通联亚是唯一主要做仿制药的企业。“我们仍在寻求新的投资对象。”艾博来称。
对于礼来的这一策略,刘宇刚表示,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专利药到期更多的挑战其实是在欧美市场。但中国市场情况要复杂得多,其专利药生命周期的特点与欧美市场有很大差异,而且当地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质量品牌仍然有一定差距。”目前,礼来所有在中国的药物均为原研药,但其中70%已经是非专利药,也就是“普药”。
刘宇刚认为,礼来等跨国药企拥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基础,如果能加大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入,在做仿制药生产的同时,做好面向当地市场的研发、品牌和渠道建设,即使是有“专利悬崖”,还是有希望在新兴市场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他所说的“面向当地市场的渠道建设”或许正是礼来们的另一个挑战。
下沉
除了应对专利药到期高峰,跨国药企开始涉足仿制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深耕“广阔市场”,也就是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的医药市场。
医保的全覆盖无疑为药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跨国药企开始纷纷投入这个“广阔市场”。
礼来也不能例外。然而,三年过去了,尽管礼来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当中的近400个,且2011年礼来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31%,连续十年在中国保持20%的增长速度。但目前礼来全球23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中,只有5亿美元来自中国,占比不到3%;而拜耳、诺和诺德的中国销售额都占其全球销售收入的5%以上。“礼来目前取得的市场成就其实还是与它的地位(全球排名前十的医药公司)不太相称的。”刘宇刚表示。